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维村,村民们总能看到一位肩上挎着“为人民服务”字样挎包的人穿梭在田野里、马路上,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挎包书记”,他就是贵州省地震局派驻中和镇水维村的第一书记唐德龙。
贵州省地震局派驻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维村的第一书记唐德龙(左)
唐德龙的家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渴望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回馈农村。在连续两年申请驻村帮扶后,2019年3月,唐德龙被安排到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驻村帮扶。同年6月,因机构改革,他又被调整到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
唐德龙陪同技术专家检查验收水维村线椒种植基地
尽管唐德龙已经有了丰富的农村经验,但到达水维村的第一天,恶劣的环境还是让信心十足的他碰了一鼻子灰。“进村的第一眼就看到村口的路坑坑洼洼的,路的两边到处都是垃圾,到群众家里面走访感觉都比较凌乱,村里面也没有一些环卫设施,到了这里之后确实是与我想象的有差距。”
唐德龙调研马尾绣民族手工艺品
来不及收拾整顿失落的情绪,唐德龙迅速进入角色,在一个礼拜的时间内,骑着电瓶车走村串寨,将村里的路摸了个透。
“进村之后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我就是买了一个电瓶车,把村里面的组和寨子全部走了一遍,那段时间的话,走森林、钻山洞,我大概花了一个礼拜左右天天在外面跑,把当地的资源、风土人情都了解清楚了。”
唐德龙走访贫困户,推进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志”。唐德龙深知,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10月,在他的牵头组织下,水维村举办了一场大型“送文化下乡 捐资助学”活动,筹集到50多万元的资金,点燃了山区贫困学子的求学梦,也让村里人逐渐接纳了这位外来的书记。
唐德龙将募集到的电脑等物资送到学校
“物资当时就直接捐到村里面来了,这个钱我们就拿来成立助学基金会,解决我们的教育扶贫。现在我们已经有6名孤儿享受‘一对一’帮助,这些爱心企业家自己掏钱,给小孩们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而且直接到大学毕业。”唐德龙说。
唐德龙与村里致富带头人考察板蓝根种植基地
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唐德龙又琢磨起在村里发展板蓝根产业。为了说服群众流转土地种植板蓝根,唐德龙主动去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一遍又一遍解答他们的疑惑。如今,1500多亩板蓝根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田土种药、林下养鸡、荒山种茶、蓄水养鱼等特色优势产业也在持续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
唐德龙向群众免费发放蔬菜种子
“因为今年我们也是第一年发展板蓝根产业,结果出乎我们意料,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板蓝根逐步推向市场,从6毛到8毛我们都在销售。现在出库量可以达到1/3左右,大概今年100万左右的毛收入是有的。平均下来,一亩地的话收益5000块钱是不成问题。”
如今,村民们总能看到唐德龙挎着一个写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绿色小挎包出现在水维村的田间地头。
群众向唐德龙送来锦旗
“背上这个包,我就感觉心里还是有压力,你干得不好,首先对不起组织委托,也对不起群众的一个期望。”唐德龙说,挎包里装着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也装着村民们对他的信任,他的目标就是要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好、更富裕。“每次我到村民家做通思想工作,他们说支持我时,我心里面一股暖流就上来了,就感觉能得到群众支持不容易。现在我和群众关系处得非常好,大家见到我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本身也把大家当作我的亲人。”
(上述图片由受访者唐德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