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有话漫说】“凡人超力量”深藏基层治理大智慧

动静原创
1752834360
动静原创

6月24日凌晨,暴雨中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村民潘吉得,用一口不锈钢盆敲醒了“沉睡”的村寨,19名村民在山体滑坡前安全转移。

与此类似,雷山县岩寨村村支书在房屋垮塌前提前组织2户7人撤离;六盘水村民李学权凭借家门口的雨量器,成为灾害预警的“前哨”,为72人争取到关键撤离时间;榕江洪灾中启动I级防汛响应,群众与党员干部并肩作战,迅速转移4万人……

在贵州的防汛救灾故事里,“潘吉得”们的“凡人超力量”从来不是突发的奇迹,而是“守望相助”“生命至上”的初心与制度保障共同浇灌出的果实。

潘吉得是村里的“结对明白人”之一。他随身携带的头灯是3年前应急演练留存,敲盆预警、按演练路线转移等动作早已熟稔于心。

三都自治县域内山高谷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当地创新推出“结对明白人”制度:挑选熟悉地形、责任心强的村民,经培训后负责特定片区,遇险情时带头预警、组织转移。新合村千秋四组4名“结对明白人”各管6-7户,像毛细血管般将“安全网”铺到村寨“末梢”。

这样的设计里,藏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

在应急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突出的山区,留守老人居多,“明白人”既懂方言又知民情,还对村里人有深厚感情,比远程预警相比,更贴合实际、更能发挥作用。

在贵州,防灾减灾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让群众站到“舞台中央”:通过培养“明白人”、组织常态化演练等方式,让大家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安全防线”稳稳立在最前端。

“潘吉得”们的“超力量”,更源于贵州“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防灾理念背后的系统性制度赋能。

长期以来,作为山区贵州汛期的强降雨常引发山洪、滑坡等险情。面对挑战,贵州以制度建设织密防护网:严格落实“四个一律”(雨量达预警值、发现险情异动、风险预判不明、夜间风险难判一律转移)划出刚性底线;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体系确保指令层层穿透;常态化应急演练覆盖全省重点风险区域。

各种措施的有力支撑,“预报—预警—叫应—反馈”闭环机制的高效运转,“平时多练兵、灾时少流血”的常态准备,让普通人在灾害面前有底气、有能力挺身而出。

成效可见,6月18日至7月1日,全省累计避险转移7.9万户26.01万人。

“潘吉得”们用平凡的身影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而基层智慧织成的安全网,托住了他们危难时刻“向前一步”的勇气。

“凡人超力量”,不是凭空迸发,它藏于“敲盆人”的初心中,长在日常防灾制度的土壤里。

绘图:李晶晶

记者

李远莉

编辑

范洋

责编

林萌

编审

罗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