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在临床教学改革中推出创新举措,其首创的“大带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获得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认可,为医学教育同质化创新提供了新范式。
据了解,该模式突破传统单向带教框架,构建“高年资住院医师授课-低年资学员反馈-专家多维点评”的三级成长体系。通过让三年级规培生系统准备教学课程,二年级学员参与病例研讨,一年级医生进行课堂反馈,形成"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闭环培养机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倪俊在远程指导中表示:“这种同辈教学模式更能激发自主学习动能,建议增加诊疗情景模拟环节深化实战训练。”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贺电介绍,该创新体系已配套建立三大支撑模块: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位学员配备临床与科研双导师,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集成300余例典型病例资源,创建“神经病学思维训练营”开展MDT病例推演。相较传统带教模式,该体系使住院医师临床决策能力平均提升40%,病例分析完整度提高55%。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周立新评价:“该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层级传递,高年资医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化知识整合,低年资学员在互动中提升诊疗思维,这种双向促进机制对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极具推广价值。”洪月慧主治医师则建议:“可进一步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强化医患沟通训练维度。”
作为贵州省首个实施该创新模式的神经内科基地,该科室已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建立阶梯式课程库覆盖神经影像、危急症处理、医学人文等核心模块,开发AI辅助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构建区域性住培联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此次教学改革不仅获得协和专家的技术背书,更为医学教育创新提供了“贵州方案”。通过重构教学关系链,该模式有望推动住院医师从“知识接收者”向“临床决策者”的加速转型,为基层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能力提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