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所谓“苍蝇馆子”,是个起源于成都的说法。
作家韩少功在《成都方言》那本书里有个定义,说是“苍蝇馆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贪图蝇头小利且不大讲卫生的小馆子,一个是指规模小的餐馆。这个定义下笔毫无感情,简直有点冷漠,还是若干年前美食家沈宏非说的好,他有篇文章就叫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苍蝇馆子》。
他是这么写的,“苍蝇馆子的特征有三,一是好吃,但不一定好吃死了;二是好脏,但不一定是脏死了;三是好便宜,但肯定便宜死了”。
虽然不严谨,但说得实在妙。这样的馆子,天南地北,哪个城市集镇里没有呢?想要吃出锅气,吃到火候刚刚好,吃得让米饭遭殃,必须得是苍蝇馆子的出品,那里面有着再高档的餐厅都欠缺的烟火人间、市井百态,以及生猛鲜跳。
最近,托朋友之福,吃了一家特别好的苍蝇馆子。位置在旭东路里,非常深,下了地铁,还得走十几分钟,甚至有感觉,觉得突然发现了一个自己不那么熟悉的贵阳。
地方稍微有点诡异,是在一处宾馆的二楼,非常隐秘,差点找不着。上得楼来,显然是家有点年头的老店,包房里的字画,极其粗鄙,但居然调性非常之搭。奇哉。
这家店据说以宫保菜闻名,朋友也给力,拼了命的点,有宫保的黄喉、鳝段、肚尖、腰花、猪肝、大肠等好几种,调味大差不差,但胜在食材各有口感,且极其新鲜,火候更是没得说,以至于我急吼吼地招呼大家,先别急着喝酒,宫保菜必须得趁热赶紧吃。而且,最好先下着米饭吃。
菜过八九道,我才从沉浸式的大快朵颐中缓过神来,必须得赞一句,“巴适”。
除了宫保菜,他们家的炒红油菜也很棒,以至于还添了一份,不过,家庭里很难做出类似的味道,别的不说,光是下手的狠劲,就没法给苍蝇馆子的厨师比,重油重口味,哪能不香。
还有一个记忆深刻的菜是炒油渣,真是油渣,不是脆哨,而且肥瘦掺半,下酒一流。
苍蝇馆子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家常菜馆”。不过,家常菜馆的“家常菜”,只是个说法而已。因为,馆子里的炒菜师傅,大锅快炒,火力充足,普通老百姓家里可办不到。
英国美食作家邓扶霞在她的《川菜》一书里,非常深情地向“苍蝇馆子”示爱,她写到,四川最出名的就是风味绝佳的平民菜系,其中很多菜肴,会让四川人离家在外时魂牵梦绕,无比怀念:经典的回锅肉、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家常泡菜加一点红油。在成都,亲切而美味的传统烹饪仍然有迹可循,就算那些最最简陋的“苍蝇馆子”端出来的中餐,也比在伦敦能找到的任何一家要好吃。
这倒是实话来的。我有个曾在餐饮行业混迹多年的朋友说,传统的八大菜系之外,还有两个菜系,一个叫做食堂大锅菜,一个叫做酒店融合菜。我倒觉得,真应该再加上一个家常馆子菜,掌勺的厨师,未必真受过什么特别专业的培训,手艺皆从实践中来,以平头老百姓的口碑为准绳,虽然是野路子,绝对不能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