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份来自梵净山的生态文明答卷

动静原创
1758268377
动静原创
梵净山是贵州唯一独立获评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被称作 “地球同纬度生态孤岛”。为保护好梵净山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当地通过栖息地修复、科研赋能、社区参与等举措,全力保护着这座生态宝库,并实现发展与保护的有效平衡,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生态文明答卷。

这些山中精灵,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目前的野外种群数量为850只,比大熊猫更为稀少,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梵净山,就是它们在地球上的唯一栖息地。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伟告诉记者:“梵净山是喀斯特海洋中的一个生态孤岛,是在贵州唯一一个山地生态系统,有接近于2000米的垂直海拔高差,黔金丝猴随着季节变化,来回迁徙,它选择了梵净山,也是梵净山选择了它。”

作为国家级保护区,梵净山划定核心保护区、过渡保护区、外围协同区三级分区保护体系。保护区内布设460多台红外相机、91套视频监控设备与10个气象站开展实时监测,并为黔金丝猴修建7处生态廊道,将碎片化栖息地串联起来,为黔金丝猴扩展出295平方公里的“绿色乐园”。

山脚下,专门建设的梵净山研究中心里,生活着被救助和人工繁育的8只黔金丝猴。

杨伟说:“我们怕他生病,怕哪天情绪不对,像在家养自己的小孩子一样来对待黔金丝猴。下一步加强遗传学、繁殖、行为,包括生态各个方面的基础研究,通过繁育基地实现黔金丝猴人工种群的放大。”

梵净山自1978年设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先后发现了黑熊、猕猴、云豹等3100多种野生动物,4700余种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

这种冷杉,是梵净山“植物活化石”的核心代表,由于人工繁育难度大、保护成果来之不易,是与黔金丝猴齐名的生态瑰宝。

“在全球也只在梵净山有,梵净山也只有海拔2200米左右,在一个不到一平方千米的区域有这种冷杉,属于叫特别濒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教育管理科科长李海波说道,“最近在开展对它的栖息地的植被,水文气象,地质地貌这些因子进行调查,人工繁育现在已经成功培育了1200多株,去年7月份也把我们在室内培育的苗引回了它的原生地,目的就是为了保护。”

目前,引回的这120株冷杉培育苗在山中的长势良好,存活率在80%以上,首次实现了梵净山冷杉人工培育苗原生地回迁。

树苗在迁回森林,而人类却要从保护区迁出。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2018年,居住在核心区的居民们陆续搬下山,他们中不少人当上了护林员,继续守护这片“绿”。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管员张树成回忆道:“我从小身在梵净山脚下,以前我们都是干农活,靠山吃山,现在我们是保护好梵净山,游客吸引进来,做点生意很轻松。宣传保护条例、不准乱砍乱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绿生金,生态优势成为了梵净山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今年暑期,梵净山迎来游客超47万,同比增长15.56%。

但为了平衡好发展和保护,景区将每日游客承载量从去年的10806人,下调至9000人,景区管理公司一半的人员,都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铜仁市梵净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沙表示:“每天客流量控制到9000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来做到保护,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保障。收益有一点点影响,但是对后续发展它是更有利的保障。”

山脚下的村寨也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梵净山梵行奇源民宿老板石宾权说:“房间基本上是爆满的,梵净山开发了之后,客流量越来越多了。基本上我们梵净山村的人,每家每户都有各家各户都在经营民宿、餐饮这些,确实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的梵净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7%,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悠然栖息,山脚下的梵净山村,已涌现出100余家民宿,迎接八方来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记者

黎妮 田文兵

编辑

郭秋含

责编

龙颖

编排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