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在“一书一味”里品读苏东坡,这般乐事不容错过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305125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老友杜彦之,最近又有些风雅之举。

他组织了一个名为“一书一味”的读书会,以书会友,以食为媒,第一期的主题是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共有四期,结合着书本里的文字,搭配不同的食物和酒饮。

此之谓“一书一味”也。

杜彦之兄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文案,说是:

筹备做一个读书会。读书,每次也吃点有意思的东西。 几个脑袋一碰就叫“一书一味”,知食分子课堂读书会。央得之老刻了方读书章,计划用一碗黄鱼面来换。首期读林著《苏东坡传》,涉及美食分四期做。

之一,醉蟹和秃黄油饭,即墨老酒,紫苏饮。

之二,东坡肉鲍肉,古法猪肉汤,惠州万户春酒。

之三,鲙鱼生,江瑶鱼骨粥,自酿梅子酒。

之四,海南鸡饭,椰子鸡汤,桂圆松花酒。

如是。

那方“一书一味”的印章,我附在下面了。两个一字不好处理,用了点小心思,被一位搞书法的博导看穿,点明了说:“一书一味,二书二味,三书三味,都有啊。”

这就叫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彦之兄言而有信,果然请我吃了“味研所”的黄鱼面,两大片黄鱼、虾、蛤蜊、手擀面,超级丰盛,汤尤其好,以鱼骨鱼头鱼尾熬制而成,先过油慢煎,慢工出细活,浓而鲜,豪横地撒上胡椒面,居然才卖六十八元,千值万值。

前三期“一书一味”我都完美错过,直到第三期才赶上。

这一期的三道菜品分别是鱼羹、鱼生和江瑶鱼骨粥,鱼羹的做法,据说一半源自杭州名菜宋嫂鱼羹,一半参考了鲁菜里乌鱼蛋的做法,略下小米椒调味,酸咸而辣。

鱼生取鲷鱼为材,完全是潮汕一带的手法,配搭大量的“齑”。以前写过:

齑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古人会拿来配着脍吃,脍炙人口的“脍”。《论语》里就提到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把鱼或者肉切细就叫做“脍”,特别适合配搭着齑来食用。所谓齑,不就是个调味料吗?

类似的吃法,至今还保留了不少。比如,广东的顺德鱼生,就是拿新鲜的淡水鱼切成极薄的片,晶莹剔透,挟上几筷子,放进小碗里,再拌上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红椒丝、豉油、花生碎、芝麻等,即可大快朵颐。那是非常奇妙的美食体验,爽滑里带着鲜甜,拌料又增加了好几重的口感,虽说确有感染寄生虫的危险,但我还是吃过好几次,侥幸算是安全无恙。

不好劝人尝试顺德鱼生,毕竟有风险。但我得说,生鱼片肯定不是日本人的发明,中国古已有之,而且风味更胜一筹。

说回蘸水。齑还有个细碎的意思,你看,顺德鱼生所用的拌料,也都弄得很细碎,在这个意义上,可说是颇存古风。吃生的鱼片、肉片,都得蘸这个“齑”,目的无非是掩盖肉和鱼的腥味,蒜片之类也多少有些杀菌作用。

鲷鱼生浇上花生油和适量的酱油,每一口都得配着姜丝和蒜片吃,才够过瘾。

收尾的是一碗江瑶鱼骨粥,也是标准的粤式熬粥法,很惭愧,我一人多吃多占,索要了第二碗。

配餐的梅子酒,系以威士忌泡制,非常完美。

酒不足而饭饱,转入读书会环节。主持人让我讲讲如何看待苏东坡,肚子有食脑子就转得慢些,回答说,苏东坡之妙,在于他的多面性,林语堂评价坡翁,有一段名言,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于是乎,后人读苏东坡,也就各自有各自的角度,得其一面或几面可也。

回家路上,仔细想想,忽然发现,我之所以喜欢苏东坡,完完全全是欣赏佩服他的绝世才华,仅此一端,足矣。

苏东坡存世诗文里,涉及饮食的极夥,聊举一例,跟这期读书会的主食材有关,即《次韵关令送鱼》,“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好吃与否,尚在其次,好吃是肯定的,而且还能写得好文字,引得后人一起吞口水。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