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的乌江画廊(李朝举 摄)
毕节市金沙县化觉镇结合实际,围绕“五个振兴”,着力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两项工作有机融合提供有效载体,为金沙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化觉镇位于金沙县东南面,是四县八乡交界之地,乌江水依山环绕,将化觉镇紧紧相拥。化觉镇借助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已成形的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乘风而起。
依托生态振兴 做实旅游产业
化觉镇东南部的前顺村,是金沙县3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也是化觉镇致力打造的乡村特色旅游点。
少数民族民宿接待中心(李朝举 摄)
依托当地布依族特色文化与乌江画廊美景,前顺村修建布依族文化陈列馆、布依文化广场、凉亭、林荫健身步道、布依寨门,对村民居进行综合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成功打造出“百里乌江如诗画廊·原乡古寨江滨布依”的旅游“名片”。
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周边村民酿的酒销量被带起来。农旅融合,让前顺村种养业由粗犷型向精品化转变、升级,做到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荒山结硕果 石山变“金山”
黄沙柑橘是金沙的特产水果之一,柑橘产业也是化觉镇新民村的支撑产业之一,每年11月中旬,新民村黄沙组的柑橘开始成熟。
黄沙柑橘(李朝举 摄)
过去,这片种植柑橘的“土地”石漠化较为严重,曾经是光秃秃的石山。由于乌江上游筑堤修坝建电站,山脚下的黄沙组村民便迁往布满荆棘和石头的后山,炸石造地、开荒种粮。为了解决移民的生存问题,县有关部门根据黄沙组的自然条件,动员移民开垦石山栽种柑橘。
“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黄沙精神,影响了相邻几个村组的村民,他们纷纷仿效黄沙组栽种上柑橘,吃上“产业饭”。
能人带产业 助力奔富路
产业发展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金沙县化觉镇实施“能人带村”,在当地发展魔芋、蜂糖李、南瓜、菊花等产业,让能人带头,引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山星利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人杨南刚带领村民种植魔芋,魔芋产业市场前景发展好,食用、药用、化工都在用,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也很可观。目前,化觉镇有100余人在合作社长期务工,2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魔芋,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合作社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
化觉镇引进的能人周仕洪创办贵州天彩休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前顺村种植蜂糖李。平均海拔850米是蜂糖李生长的最佳海拔高度。如今,1300亩蜂糖李进入冬季“休眠”期,等待来年开春后开花挂果。
化觉镇副镇长吴林宁介绍,化觉镇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由“能人”带头,不断推动、完善当地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目标,让横亘在乌江边36公里的化觉镇成为乌江边的一个特色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