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有个公交站,叫做纪念塔。但你要是在这个站下车,就会发现这地方根本没有塔。“纪念塔”,在哪里?
贵阳的第一座纪念塔,其实在三桥一带。1937年8月,由桐梓人何知重率领的黔军、国民革命军103师和绥阳人吴剑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121师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底,两个师合编为第86军,先后参加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最后,86军因损失惨重,被撤销番号。1939年,在贵阳三桥就落成了一座纪念86军的纪念塔。
市南路的那个纪念塔,纪念的则是国民革命军102师。师长柏辉章是遵义人。在抗日战争中,102师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四次长沙会战,伤亡极其惨重,前后累计牺牲约12000人,全师最后只剩500多人。
贵州是抗战的大后方。很长一段时间,贵州都是远离抗战前线的。但是,贵州儿女并没有甘于偏安,看着祖国山河落于日寇之手,没人能够坐得住。
贵州在当时,全省人口最多1080余万,前前后后有将近80万贵州儿女慨然奔赴战场。从人口数来看,四川是全省人口平均14人中便有1人直接参战,贵州是全省人口平均12人中便有1人参战,位于各省出兵人数的前列。
“日可倒兮海可填,血肉拼与钢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无名何须金石镌”。这是贵州著名革命家周素园先生在纪念塔留下的碑文。抗战的胜利,正是因为无数普通人用血肉筑起了抵御钢铁的长城。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同仇敌忾的战场上,没有贵州人、四川人、湖南人之分,我们都是中国人。对他们最深沉的纪念,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