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让工业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贵阳海信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仅用20秒就能精准完成75英寸电视背板的摆放。24小时内,1.7万台电视机就能顺利下线。贵阳海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15家配套企业,构建起“30分钟供应链圈”,本地配套率从初期的30%大幅提升至83%。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供应链部部长安忠表示,贵阳海信累计引入鑫恒泰、卓英社、厚维等配套企业15家,本地化配套产品已覆盖背板、机壳、光学模组、PCBA等32个品类。

贵州翰凯斯PIX数字制造工厂,崭新的无人驾驶车辆整齐列阵。作为本土孵化的自动驾驶新锐力量,翰凯斯核心产品无人驾驶巴士已驰骋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动驾驶运营工程师杨旗说,公司的无人驾驶小巴通过数据流实现“眼脑协同”机制,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多源传感器,实时采集周边交通环境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速度、行人动态以及交通信号状态等,采集到的数据会传送至车载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及时而精准的驾驶反馈。
创新是贵阳贵安产业竞争力持续加码的关键,更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蝶变的核心。2024年,贵阳市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7位,在西部20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4位,创新能力位居西部前列;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企业在高精尖产品的研发,还有新赛道的科技产品研发投入上面拓宽了路径,帮助企业往高端制造企业转型。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以“六大重点产业”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的产业基地。如今,“六大重点产业”已经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壮大”,增加值增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7%。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长130.9%,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冬阳介绍,坚持推进降本增效,聚焦电池壳料、工业棒材等高端核心产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品高端化突破,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贵铝力量。
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金亮表示,今年1至8月实现了产值同比增长163%,其中销量达到了7500台,今年的目标是实现200%的增长,并希望能够达到16亿元至18亿元的产值。
“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深耕园区建设,以开发区五优改革为抓手,实现全市省级开发区的满覆盖,如今已培育出1个500亿级、9个100亿级开发区矩阵,2024年开发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3%。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副局长张宇说,经开区聚焦“两主一特”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紧盯项目开工入库、推动项目建设投产三个方面工作,力争在加快补链延链招商、央企合作招商、标准厂房招商上实现大突破,取得新成效。

五年砥砺,贵阳贵安工业创新活力迸发,园区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愈发完整,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贵阳贵安工业发展交出了一份量级突破、质效双升的硬核答卷。
贵阳台 孙夔 王宏尹 冯德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