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块石头能撬动怎样的产业革命?“亚洲磷都”会给你答案。
“亚洲磷都”在哪?它就是拥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中国天眼”两大超级 IP的贵州黔南。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委书记洪湖鹏展示了“亚洲磷都”的另一面。
探明磷矿资源量超20亿吨,几乎占据贵州磷资源储量的“半壁江山”,妥妥的“家里有矿”。从传统化肥到磷酸铁锂,从铜冶炼副产品到蒸汽能源循环,实施“富矿精开”以来,“亚洲磷都”一改传统的开石卖矿的粗放发展模式,每块磷矿石都在经历价值裂变。
更为重要的是,“亚洲磷都”立足磷、做足磷却不唯磷,而是以磷为支点,撬动煤化工、氟化工、铜冶炼的耦合共生,在新能源赛道上构筑起“磷+N”的无限可能。在这个“疯抢元素周期表”的时代,给出了资源开发的黔南解法:每座矿山都是循环经济节点,每条产业链都带着绿色基因。
面向未来,“亚洲磷都”黔南正在将一块块“土疙瘩”炼成金赛道,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磷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委书记洪湖鹏:力争到2027年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1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2000亿元。
当贵州以“富矿精开”重塑产业版图,当传统资源大省用“精深用矿”打开新质生产力空间,这场发生在西南腹地的产业革命正在告诉世界: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在无数个产业突围中淬炼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