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山拥秀水,此处最安居。“十三五”时期,黔西南州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让33.85万贫困群众搬离大山、进城安置,有效阻断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群众的贫困代际传递,为全州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以来,为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黔西南州以“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为工作根本遵循,以提质公共服务基础、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化“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创建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将一个个安置区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名片”和乡村振兴的“新标杆”,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搬迁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搬迁群众生活水平实现逐步提高。
兴义市洒金新市民居住区
2021年以来,黔西南州1次被列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州),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2次被列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市(州),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后续扶持经验做法3次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印发各地供参考借鉴。黔西南州易地搬迁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多次获《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乡村振兴杂志》等刊载。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考核评估,并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文明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70余次。
安龙县蘑菇小镇新市民居住区
2025年,黔西南州将持续围绕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抓实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后续扶持示范社区、易地搬迁互嵌式社区、就业帮扶试点、“一老一小”社会化服务保障试点、物业管理服务实体化公司试点等示范试点建设,全力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市民居住区配套的党群服务中心
新市民居住区配套的警务室
新市民居住区配套的法律服务工作室
搬得出:告别破旧老屋 搬进城市新房
在黔西南州晴隆县,坐落着贵州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 阿妹戚托小镇,上万名群众搬迁至此开启新生活,其中,来自曾经极贫乡镇三宝乡 3 个贫困村的 6000 多名彝族、苗族同胞,成为这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晴隆县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新市民居住区
曾经的三宝乡,隐匿在远离县城的大山上,被层层山梁阻隔,嶙峋石头、贫瘠破碎的土地几乎寸草难生。村民们即便辛勤劳作,也只能种植苞谷勉强维持生计,贫困发生率高达 83.73%。在这片土地上,“挪穷窝”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搬迁群众喜搬新居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卫生院
如今走进阿妹戚托小镇,一栋栋两层小洋房整齐排列,屋内窗明几净。往昔的困境不再,搬迁群众摇身一变成为晴隆县的城镇居民,从“山民” 蜕变为“新市民”,不仅告别了饥饿与贫困,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教育问题,开启崭新生活。
稳得住: 适应崭新环境 融入和谐社区
册亨高洛街道,65周岁以上的老人们正在“老有所依 幼有所育”综合服务中心围坐一堂,在蛋糕烛火与欢笑声中共享集体生日会......
册亨高洛街道老人们共享集体生日会
“老有所依 幼有所育”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贵州省较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册亨县高洛街道承载着超 3 万名搬迁群众的新生活,其中,老年与儿童群体占比达 34%,成为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关怀对象。在此背景下,占地超 3000 平方米的“老有所依 幼有所育”综合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其建设与运营成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关键一环。该中心不仅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食堂、学生托管中心、图书馆等功能区域,还引进了半公益半盈利性质的社会机构进行运营管理,为老年群体提供日间照料、爱心餐食等暖心服务,并举办了多场亲子互动和趣味绘画等各类活动。
册亨县高洛新市民居住区
为孩子们组织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册亨县高洛街道老人们共庆端午佳节
高洛街道搬迁群众刘昌琴说:“我们搬来有5年了,从去年开始来这儿吃饭,味道不错。而且每到清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我们也来这里过节,很热闹,比在老家过得幸福。”
望谟蟠桃街道蟠桃园社区,嵌入日常的物业服务,正让“搬进城”的新市民们在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中,真切触摸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与温度......
望谟县蟠桃新市民居住区
社区通过打造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共抓、发展共促的社区管理服务共同体,创新“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合力;创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多方督单、平台晒单、群众评单”“六单一体”相结合的机制,推动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创新购物积分卡优惠政策的机制,按缴纳物业费的多少赠送购物卡,让群众到指定的商场购物可享受7折优惠,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望谟县蟠桃园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机构
社区物业管理不仅带来便利,更成为就业 “蓄水池”。16 名工作人员中,10 名来自本社区,涵盖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等多个岗位。社区居民黄氏便是受益者之一,她每日清晨 7 点开启保洁工作,既能挣钱又能随时照顾家人。从“缴费无压力”到“就业在家门”,蟠桃园社区用精细化管理与民生关怀,让搬迁群众真正扎根新家园。
从大山到社区,从简陋棚户到现代居所,黔西南州的新市民居住区里,每个平凡日子都有着关于“安居”的生动注脚,“住得好” 的承诺已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能致富:发展特色产业 奔向富足生活
走进普安县茶源小镇安置区,搬迁群众冉应欢、冉桂琴、冉琴、冉敏四姐妹创办的贵州茶冉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鲜活样本。
普安县布依茶源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发展茶业产业
四姐妹(从左依次为:老三冉琴、老二冉桂琴、老大冉应欢、老四冉敏)一起商讨制茶工艺
冉家四姐妹通过“三变改革”,整合当地群众闲置土地1300亩,创新“茶园套种”模式,使农户获得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双重收益。冉桂琴作为省级采茶技能大赛“金手指”得主,免费为搬迁群众开展茶园管理、茶艺培训3000余人次,推动传统茶农向技术工人转型;冉琴通过抖音账号“东方冉茶叶”开展直播带货,累计培训20余名搬迁群众掌握电商技能,带动线上销售额占比超30%。2025年以来,公司累计支付劳务报酬300余万元,通过开发采茶、制茶等季节性岗位,优先吸纳搬迁弱劳力务工增收,带动就业260余人。
冉琴(老三)正在直播间推荐普安红茶
2023年11月,贵州茶冉茶业有限公司被授予“春晖产业示范基地”
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冉家四姐妹创办的茶叶企业年产值从最初的60万元跃升至600万元,预计2025年还将突破1000万元,惠及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共享发展红利,生动诠释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的实效。
穿针、钩织、塑形……在兴义市洒金街道康平社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内,几名妇女围坐桌前,专注于毛线手工艺品的钩织。
钩织泡沫花
钩织泡沫花
自基地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四轮系统编织技能培训,300 余名妇女学员在此掌握了谋生技艺,学会多种特色产品的编织手艺,如今基地的手工编织品类已拓展至 150 余种。居民梁秀萍满脸笑意地分享:”学会钩织后,我能把活儿带回家做,成品交给基地销售,每月能有 1800 到 2000 元收入。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孩子,一举两得!”
兴义市洒金新市民居住区食用菌产业园
以洒金安置区为核心,当地全力打造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手工业产业园、物流城、商贸城,吸引 43 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业务涵盖林下菌药种植、畜禽养殖、服装加工等多元领域。通过 “园区带动、帮扶车间吸纳、产业联动、劳务输出” 等多维举措,已助力 21210 户、52192 人实现就业。针对 16 至 60 周岁新市民劳动力,开展 “全员培训 + 精准荐岗” 服务,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均 1人以上稳定就业。
兴义市木陇新市民居住区就业帮扶车间生产场景
从技能培训到产业布局,从家门口就业到全家增收,这一系列 “组合拳” 不仅让搬迁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新市民“能致富”,在城市扎根、开启美好生活。
部分图片来自:黔西南州生态移民局
记者:王 曦
编辑:王 曦
责编:王 军
编审:吴洪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