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各地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助力企业加大在生产环节的研发投入,推进智能化生产,让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
在工业领域中,只要是有液体输送的地方,都会用到泵。在这家生产工业泵的遵义肯富来泵业有限公司,50台产品将在一个多月后发往伊拉克,用于当地的石油化工及城镇用水项目建设。
企业生产调度专员 张如意
企业生产调度专员张如意介绍,这批订单采用公司最新开发的水利模型产品,较市场同类产品,节能提升约2%-5%,以一台中型配置200千瓦的泵为例,一年节约用电超3万度。
重研发、保质量、拓市场是企业走出国门的源动力。研发团队注重原材料检验和高效率、低噪声的设计,使得产品大量应用在节能改造领域。去年企业产值已突破6500万元,其中,20%来自海外订单,产品远销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超过14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32%。
企业技术部部长 唐龙超
企业技术部部长唐龙超表示,公司的工业装备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预计2025年将实现产值7500万元。
这段时间,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赶制一批外形酷似“草帽”的新型锻件,用于广东廉江核电项目,将在5月前交付完成。近年来,企业不断创新,突破耐高温材料复配、整体锻造成型等施工难度,实现了超高强度钢原材料的自主冶炼。
公司工艺部副部长 冉熊波
公司工艺部副部长冉熊波告诉记者,新型“草帽”厚度更厚、形状复杂,精确成型难度大,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成功研制磁体支撑等部件,助力贵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货车修理基地,通过“人机协同”智能化生产,曾经需要6人连续作业的轴承分解工序,如今只需3名操作员精准操控机械臂即可完成。
车间工作人员 邵昌龙
车间工作人员邵昌龙表示,以前是靠人力搬运轴承,劳动强度大,现在有了智能设备,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员工有更多精力关注产品质量。
去年,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营业收入超过19亿元,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6%以上。今年,企业将继续实施多个车间的数字化改造。
公司生产部副部长 平辉
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平辉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车体检修流水线改造,预计6月底投入使用,同时转向架切割、转向架分解流水线也在规划中,将于今年完成改造。
贵州中药材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不少药企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在位于兴义市的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治疗肩颈腰腿疼痛的药膏陆续下线,即将发往俄罗斯,目前每月出口量达12万支左右。
企业研发部经理 白长军
企业研发部经理白长军介绍,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纯,制成新型复型剂,使用方便、过敏率低,且抗抑菌指标合格才会出厂。
近年来,公司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配置了先进生产设备及专业科研团队,不断更新技术、推出新产品,获得各类专利超50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产品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领域。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昊峰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峰表示,今年公司将新增几个品类,出口销售额有望翻倍,国内将开拓养生、康养市场,预计营业收入会比2024年增长50%左右。
实习生张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遵义台 周国栋 张亚 绥阳融媒 李前勇 汇川融媒 罗永红 黄玘佳 贵阳台 蒋莎莎 王永鹏 王宏尹 梁栋 黔西南台 兴义融媒 李蕊丽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