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初心不忘。为生动展现70年来贵州的巨大变迁,展现贵州女性在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省妇联、省作协联合举办了“巾帼心向党 礼赞新中国”主题征文活动,共评出优秀作品33件、组织奖6名。
根据邓迎香先进事迹创作的《迎春花又香》荣获本次大赛报告文学类一等奖。文章深切诠释了十九大党代表邓迎香带领乡亲,用将近20年的时间开出一条致富路的感人历程。为此,记者采访了文章作者肖家云。
邓迎香(左四)
记者:邓迎香带领乡亲,用将近20年凿出一条出山路,用麻怀精神,完成了与贫困的对决。您认识邓迎香吗?为什么选择讲述她的事迹?
肖家云:我对邓迎香大姐和麻怀村开挖隧道走致富路的事迹非常熟悉。写邓大姐,是写全国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也是写身边人、身边事,是必须去做的事。
记者:说说您个人对脱贫攻坚的理解。
肖家云: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的总攻阶段,精神的力量更重要了。我们应该继续鼓起“麻怀干劲”,奋发有为,确保打好打赢。
记者: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还有很多像邓迎香一样奋战着的女子,您是怎么看的?
肖家云:我认为,男性代表力量,女性代表智慧。因为女性的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因为女性的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工作才能更好地落细落实;因为女性的存在,脱贫攻坚一线处处闪耀着母性的光辉。我想对这些女性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肖家云
作品《迎春花又香》节选:
邓迎香说,为了修隧道,她试着给村民们“洗脑”,她和李德龙先后召集大家开了五次村民会,结果“洗脑”不成,反而被别人的怪话挤兑哭了。
邓迎香和李德龙肯定得了什么好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积极!
邓迎香一边被人误解,一边消除误解。靠着乡政府、民宗、环保、民政、发改和职校等部门的支持,想方设法把全村群众团结起来,2011年底,他们硬是修了一条高四五米的穿山隧道,第一辆小汽车开进了麻怀村。2013年,罗甸县财政、交通等部门又斥资180多万对隧道进行了加固,给隧道铺好了水泥路,整平了洞顶和洞壁。
迎春花的香裹在风里吹很远很远,喀斯特岩山上荆棘藤蔓交杂,光阴被湮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