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肖菊带领侗音飞扬实践队来到从江县小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旨在探索侗族大歌与英语语言的创新融合,提升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侗族大歌作为一种无文字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小黄小学特别聘请了村里的歌师潘锦莲,为学生们传授侗族大歌的歌词和演唱技巧。实践团队有幸目睹了潘锦莲老师教授侗族娃娃一边弹琵琶一边唱侗族大歌的生动场景。
实践队还访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潘奶奶今年80岁高龄,她的记忆里珍藏着300多首无曲谱、无文字记录的侗歌。在访谈中,潘奶奶详细介绍了侗族大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并表达了她对侗族大歌传承的期望:“侗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希望侗族大歌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实践团队负责人李苇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致力于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提升侗族大歌的国际传播力。在与潘奶奶和潘老师沟通了实践团队的意图后,两位传承人表示了大力支持,并与实践团队签署了合作协议。
指导老师肖菊强调,未来将带领学生探寻英语语言与侗族大歌的创新融合之路,通过翻译歌本、制作短视频、利用新媒体推广等多元化手段,促进侗族大歌唱响世界,提升侗族大歌的国际传播力。
(图/文 李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