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关于为贵阳“二·四大轰炸”遇难者建立纪念碑的建议

动静原创
1757058660
动静原创

1939年,日军对贵阳进行了“二·四大轰炸”,给贵阳市民造成巨大伤亡,大量平民死难,繁华商贸区沦为一片焦土。事件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但这段惨痛记忆在贵阳人民的内心仍然久久无法愈合。为了缅怀历史、悼念蒙难同胞,弘扬民族精神,建议在贵阳为遇难者建立纪念碑,以“二·四大轰炸”记忆为镜,警示后人不忘历史,珍视和平。

一、“二·四大轰炸”概况

(一)轰炸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对中国西南中心城市进行轰炸。作为西南后方基地,贵阳遂成为日军战略轰炸的重点之一。

(二)轰炸经过

1939年2月4日,贵阳百姓正忙着准备过春节,突然18架日军飞机分两批对贵阳市区发动了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整个贵阳城区沉浸在一片火光之中,史称“二·四大轰炸”。

(三)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此次日军飞机共投燃烧弹和轻重磅炸弹三百余枚。由于当时贵阳城区内的房屋大都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极易燃烧,燃烧蔓延迅速,故人员伤亡重大。据史料记载,被毁房屋1326幢,市民死伤3000余人,损失达2500万元,被灾民众达11000余人。贵阳老城核心区几成废墟。这是贵阳设城以来最大的灾难,不仅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也是贵州人民在抗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历史见证。

二、建立纪念碑的必要性

(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笔者曾对贵阳学生和游客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二·四大轰炸”的历史。建立纪念碑可让后人永远不忘日军侵袭贵阳所犯下的罪行,并从历史中反思,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填补贵州抗战纪念设施的空白

目前,贵州尚无专门纪念“二·四大轰炸”的设施,仅有零星遗址和档案记载。相比之下,重庆、成都、昆明等抗战大后方城市均已建立相关纪念场所。贵州作为抗战重要战略支撑地,亟须完善抗战历史记忆的实体载体。

(三)增强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红色旅游

纪念碑可作为贵阳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与现有的抗战遗址形成联动,丰富贵州红色旅游线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四)响应国家政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抗战历史的保护与传承,国务院及文旅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抗战纪念设施建设。建立“二·四大轰炸”纪念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能让世人亲见战争与侵略者的残酷,唤起人们爱祖国、爱人民之心,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绝不向外来侵略者低头的精神、英勇抗争的坚强毅力,增强国民向心力。

(六)警示后人,维护和平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均在加强抗战历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贵阳作为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曾为全国抗战作出巨大贡献,但“二·四大轰炸”的历史记忆尚未得到充分彰显。建立纪念碑,既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彰显贵州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的必要举措。

三、具体建议

(一)选址建议

第一个选址地是贵阳大十字。作为“二·四大轰炸”的核心区,建立于此处,可以令大众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深刻体会历史变迁。又因大十字处于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便于大众前来瞻仰悼念,加强其教化警戒作用。

第二个选址地是筑城广场,作为贵阳市地标性的公共集会场所,在此地建设纪念碑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上广场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方便更多的人到此参观和开展大型纪念活动。

(二)纪念碑设计建议

要将贵阳“二·四大轰炸”的历史因素融入设计之中。例如,以浮雕形式在碑身上描绘当时被轰炸的情景,在展现轰炸之惨烈外,重点突出救助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形象,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另外,可在碑体上标注事件发生时间、伤亡人数和财物毁坏等情况,并简要介绍贵阳人民在遭受轰炸后表现出的勇气以及重新建设家园的历程。

要通过设计的形态、布局去渲染中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同心协力、宁死不屈、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制作材料可选用花岗岩,以表示我国民族精神的稳固与持久。碑体上可镌刻二维码链接电子档案,除了展示珍贵的历史影像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体现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让大家更加珍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三)建设与维护机制

由贵州省文旅厅、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文物学家、建筑师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同开展工作。建成后交给贵阳市文化旅游局或当地政府管护,并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序列。可以在每年2月4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主题研学。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好纪念碑的功用,积极倡导形式多样的公共宣教活动。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民众关注和铭记这段历史。

四、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支持

国家《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强调要加强抗战历史保护,贵州可借此契机争取政策支持。

(二)社会共识

近年来,民间对“二·四大轰炸”的关注度提升,文史学者、抗战老兵后代等群体多次呼吁建立纪念设施,社会舆论支持度高。

(三)经济可行

纪念碑及附属设施建设预算可控,且可通过文旅联动实现可持续运营,不会对财政造成过大负担。

总之,“二·四大轰炸”是贵州人民不应遗忘的一段历史。建立贵阳“二·四大轰炸”纪念碑不仅是对这段苦难历史的敬畏与哀悼,更是对牺牲同胞的永恒追忆,还是对未来的庄严誓词。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对此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启动纪念碑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使之成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标杆,也为全国抗战历史记忆工程贡献贵州力量。

作者简介:张士伟,男,历史学博士、贵州省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四大文化工程”研究专项“贵州人民参加抗战历史研究”课题组组长、铜仁学院副教授、贵州乌江文化研究会理事。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动静智库专题页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动静智库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何天洋

编排

李柏杉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