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铜仁职大附属医院‖陈金玉:把 “防龋” 放在 “补牙” 靠前的位置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 铜仁
1758024180
动静原创

清晨,在铜仁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医院的口腔诊室,一阵稚嫩的哭闹声响起——这是陈金玉医生从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的五年里,最熟悉也最揪心的声音。

“来就诊的孩子,十有八九存在不同程度龋齿,但真正接受系统治疗的却没几个。”陈金玉无奈地说,常听到家长说“乳牙反正要换,等换了牙再说”,可这些被忽视的“小问题”,正悄悄侵蚀着孩子的口腔健康根基。

初入临床:被哭声困住的“修补者”

刚走上临床岗位时,陈金玉的日常被各类口腔急症填满:捂着腮帮喊疼的急性牙髓炎患儿、牙齿只剩残根的老人、因龋齿反复就诊的青少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名11岁女孩的就诊经历——女孩满口恒牙几乎全龋坏,躺在治疗椅上时紧紧攥着衣角,指甲深深抠进胳膊,哭声撕心裂肺。一旁的妈妈满是愧疚:“平时奶茶没少喝,刷牙也只是随便糊弄两下,没想到这么严重。”

那时的陈金玉,和许多口腔医生一样,专注于补牙、拔牙、根管治疗,一心“修补”已出现的问题。可看着诊室里反复出现的哭闹声,她开始困惑:“为什么这些疾病不能提前拦住?只做‘修补者’,真的能守护好大家的口腔健康吗?”

觉醒转折: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改变的契机,源于一次校园口腔筛查。陈金玉带队走进一所小学,为1300余名6-12岁学生做口腔检查——结果令人心惊:80%以上孩子有龋齿,部分刚萌出1-2年的“六龄牙”(终身不会替换的恒牙)已龋坏到无法保留。更让她揪心的是,不少家长连“六龄牙不会换”“涂氟、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这些基础常识都不知道。

“治疗只能解决眼前的痛,预防才能改变未来的健康走向。” 那一刻,陈金玉坚定了转型的想法。她开始主动调整工作重心:在诊室候诊区播放护牙动画,让孩子和家长等待时就能学会正确刷牙方法;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幼儿园、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牵头推动“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落地,免费为孩子做“六龄牙”窝沟封闭。

深耕预防:让健康习惯“生根发芽”

2022年,陈金玉所在医院成为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单位。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她牵头统筹,带领医护团队跑遍市区10余所小学,白天为孩子做口腔检查、窝沟封闭,晚上整理数据、对接学校。截至项目阶段性收尾,团队累计覆盖5000余名学生,免费为约15000 颗“六龄牙” 做了窝沟封闭。

更让陈金玉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家长的观念变了—— 从前是“孩子牙疼才来医院”,现在常会主动咨询“什么时候涂氟”“窝沟封闭要注意什么”。“有位妈妈带孩子来复查时说,现在每天睡前都会和孩子一起刷牙,还会定期检查牙齿。” 这样的反馈,让她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未来:让预防成为“健康常态”

如今的口腔诊室,牙钻的嗡鸣与哭闹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笑声、家长的安心咨询。越来越多孩子来院,只为做定期口腔检查;当听到“一切正常,不用治疗”时,他们蹦跳着跑出诊室的模样,成了陈金玉最珍视的画面。

“真正的医疗,不该始于病痛,而应融入日常。”陈金玉说,从专注“补牙”的医生,到守护“预防”的健康使者,这条路或许需要长期坚持,但每当看到孩子露出一口健康的牙齿,她就更加坚定:“愿健康的护牙习惯,成为每个人最自然的日常。这条预防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

肖咏

责编

罗蕾

编审

文波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