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委员‘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第二场在贵州代表团视频采访室与贵州广播电视台之间举行。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视频采访中就记者的提问,阐述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推进旅游业复苏,以及贵州乡村旅游如何更好地助推产业发展的内容。

殷红梅
00:00 / -“旅游是一个流动性行为,而疫情按下了流动的暂停键。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创新思维来促进旅游市场的复苏。”殷红梅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确实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必然需要对旅游业态、发展方向进行新的调整,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就将衍生出新机遇。
殷红梅建议,接下来,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思维、5G技术革命,助推旅游业变革,以“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来开启旅游的新旅程,让小体量、品质型、安全型旅游成为新的时尚。旅游从业者们可以围绕旅客的需求,开发出个性化的、高品质的旅游新业态,例如在城市周边开发一些当下流行的城郊游。
同时,殷红梅强调,旅游业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预定的方式让旅游景区、接待设施有序化,在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同时,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要更好助推产业发展,那肯定要先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殷红梅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贵州就在不断摸索以乡村旅游助推增收脱贫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以村寨、村寨群落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经对大部分贫困地区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殷红梅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需要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治理水平,通过现代化治理模式,实现乡村旅游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第二,还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把‘旅游+’的理念贯彻到培养体系当中,打破了原有的工商管理的培养模式,聚焦新型业态发展,培养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人才,才能满足我们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