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从山间野果到多元产品!科技赋能贵州刺梨产业进阶升级

动静原创
1755763361
动静原创

贵州是全国最早开展刺梨功效研究的省份,1690年的《黔书》和《贵州通志》中就有对野生刺梨利用的记载。在持续科研攻关下,这颗曾经养在深山的“小野果”,进阶成为贵州一大特色产业。

在安顺经开区的这家刺梨加工企业,质检员正对新生产的刺梨饮料进行检测,确保上市的产品每100毫升维C含量在170毫克以上。企业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共建省级重点研究实验室。

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健

“实验室主要是围绕种源迭代和新种的选育,还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和应用,产品上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还有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装备这些的改造和提升,提高刺梨产业的附加产值。”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健介绍到。

依托创新技术,企业将刺梨果渣经过多道发酵工序,实现刺梨果渣的高价值化再利用,还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出了酱香刺梨果汁等一系列新品。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王瑜

“酱香刺梨这个产品刚刚推出,现在已经有500多万的市场经济效益。团队研发的产品有三四十款,都是刺梨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酵素化发酵技术,或者是营养互补互配,中试生产线就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验室到企业进行产业化的无缝衔接。”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瑜介绍到。

依托贵州刺梨核心产区优势,目前我省注册各类刺梨企业737家,初步形成了“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格局。从酸涩野果到大众喜爱的健康饮品,生物发酵技术是 “口感逆袭” 的核心。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李立郎

“我们主要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基于刺梨的酸涩度,用微生物的降酸特性的一些菌群,改善它的口感,把具有地域优势的一个有很好健康属性的资源,让它有更好的产品形态和体验感推向全国大市场,这就是实现了科技价值。”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立郎介绍到。

开展食品成果转化的同时,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还在刺梨成分提取中发现了药用价值。去年,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贵州刺梨的主成分刺梨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项目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基金等项目资助。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功能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 李齐激

“通过多次药理学实验证实,刺梨主要三萜类成分——刺梨苷在抗抑郁方面作用明显,目前团队正准备按照中药1.2类新药相关要求,重点开展临床前研究,希望在1.2类抗抑郁中药新药方面有所突破。在刺梨苷制备方面,基本完成从刺梨鲜果、刺梨渣中提纯富集工艺,实现纯度高达98%以上的样品制备。”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功能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齐激介绍到。

20多年前,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就开始研究刺梨功效,并在2021年发布专著《贵州刺梨功效研究》,从10个方面系统阐述“维C之王”的独特价值。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杨小生

“团队总结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整合了国内外差不多500多篇文献,发布和出版了这本书。作为一个药用植物或者是药食同源,刺梨功效主要分为营养功效和医养功效,对我们人体健康具有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开展了有60多个小分子化学成分,利用刺梨的功效成分或者营养素,我们采用科学的配方,定向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力争把贵州的资源优势做得更优。”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小生介绍到。

来源:安顺台 凃文俊 刘庆 安顺经开融媒 赵才俊 陈荣庆

实习生:耿耿迪墨


记者

田婷婷 平川 邵小芮

编辑

罗亚楠

责编

汤成伟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