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4世界与中国红茶产销情况解析》,2024年贵州红茶产量为9.3万吨,每公斤出口均价超12美元,一举实现产量与出口均价全国“双第一”,成绩背后,是贵州红茶深耕品质、做强品牌的不断探索实践。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的这家企业,工人们正在加工新采摘的秋茶,茶叶揉捻成条状后,将进行堆放发酵,形成红茶特有的香气。作为全国红茶的龙头,这家企业2016年选择落地贵州,看中的正是当地的优质茶树资源。
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余崇兴
“这个基地算我们全国合作基地里面排第一第二,这里的大叶种的资源特色,有它自己独特的高山韵味和香气,是其它地方不具备的,所谓的‘干净黔茶’,确实做到了很好地诠释。普安县产业的发展思路非常符合我们的想法。”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崇兴介绍到。
普安拥有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立足这一资源,当地与贵州大学合作,培育22个优良品系,申报了4个新品种权,推广种植四球茶2万多亩。
贵州大学茶学院院长 刘建军
“我们在普安建了一个普安红研究院,解析红茶品质特征,构建一些技术标准。近三年,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的项目100多项,很多是跟我们企业技术瓶颈或者技术难点是相关的,构建了技术成果转换以及服务体系。”贵州大学茶学院院长刘建军介绍到。
地处黄金产茶带,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全境高原茶区。在此基础上,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大力推广以草抑草、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把限用农药提高到156种。
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 蒲蓉
“贵州有700万亩优质的茶园,我们的底色是干净、健康、有机的,通过农业部今年是13年的农产品抽查中没有农残,真正地在做‘干净黔茶’。过去我们以绿茶为主,保存时间一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让它延长,但是红茶它是三年,可以慢下来、静下来把茶的品质提升。”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蒲蓉介绍到。
深耕品质的同时,贵州还不断做强红茶品牌。作为产茶大县,普安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8.3万亩,适合制作红茶的大叶种有6万亩。而在十年前,这里却面临着茶叶产值低的困境。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副县长 刘金
“没有品牌之前,实际上我们就是原材料仓库,浙江、福建茶商过来收茶青加工带走。‘普安红’这个品牌创办了之后,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真正发展起来了,2015年普安茶叶的产值就只有8亿元左右,现在已经有了16亿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副县长刘金介绍到。
围绕“普安红”区域公共品牌,当地已授权23家企业使用该品牌。
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绍江
“我们秉承、保护、利用和开发,将普安的四球古树茶作为新的‘普安红’的名片,茶企携手共进,形成合力。寻求贵州大学、江南大学,包括中茶所这些科研院校作为技术支撑,保证我们的品质能够拥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绍江介绍到。
作为贵州重点打造的“三绿两红一抹”品牌中的“两红”,“遵义红”在今年的全国红茶品牌价值评估中,以58.6亿元位列全国前三,“普安红”以32.5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同时,“黎平红”“雷山红”“石阡红”等品牌协同发展,共同提升贵州红茶整体形象。
“遵义红”公共品牌授权企业、贵州琦福苑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甘露
“我们公司投入了3000余万元,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已经实现数字化红茶生产线日加工鲜叶十万斤的能力。”“遵义红”公共品牌授权企业、贵州琦福苑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露介绍到。
“石阡红”公共品牌授权企业、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饶登祥
“我们生产的红茶也是石阡苔茶,是半乔木原生种古茶树,茶园从前年开始基本上能够达到欧标,红茶可以做到10月份,从春茶结束一直到现在就没停过,每天平均有一万斤的鲜叶量,市场还不缺,做出来就卖掉。”“石阡红”公共品牌授权企业、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饶登祥介绍到。
近五年,贵州适制红茶茶园面积突破 300 万亩;红茶总产量从4.8万吨增至 9.3万吨,高于全国红茶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总产值从78 亿元跃升至 217 亿元;出口量从0.36万吨增长至1.2万吨,出口均价从7.3美元/kg 提升至 12.3 美元/kg,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江用文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江用文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就跟贵州有密切地合作,贵州茶叶资源品质是非常好,在全国来讲应该讲是一个难得的优势产区,大力发展“干净黔茶”,确立了贵州红茶在全国红茶中第一方阵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