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1
00:00 / -
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2
00:00 / -
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3
00:00 / -
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4
00:00 / -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联合贵州省人民医院
特别策划《领读者》之“漫谈疾病”系列
本期主题: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
在生命的长河里,人类总是与疾病擦肩而过;有时也短兵相接,甚至如影随形。走近它,了解它,战胜它......
在疫情之中,在疫情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疾病。
17位医生,34堂健康课,告诉我们如何与疾病相处?
本期领读者:刘琳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刘琳,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博士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青年学组组长;贵州省人民医院“青年名医”;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8年,擅长诊治慢阻肺、哮喘、感染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病和呼吸危重症疾病。专注感染性肺部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本期节目,刘琳医生将从“感冒”开始谈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让大众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疾病。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感冒虽不是大病,却也能让你难受一阵子。
大多数人都有到药店自行买药的经历,用西药怕副作用大,用中成药怕没效果,还有人吃了几天药,感冒反而加重了……

用抗生素 大多无效
抗生素虽然是应对细菌感染的利器,对病毒却束手无策。只有在感冒出现细菌感染时,才需要遵医嘱用抗生素。
感冒初期就吃抗生素,不但无效,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迷信输液 十分危险
感冒输液往往输注的是抗生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疗效迅速,但风险也很大,不良反应迅猛。
静脉滴注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比口服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对多数感冒而言,口服药物就能较好地控制症状,不建议输液。
成分选错 效果有限
感冒药的成分不同,相应的功效有很大区别。
举例来说,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感冒引起的疼痛、发热;伪麻黄碱可收缩毛细血管、减轻鼻塞;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减轻流涕、打喷嚏;右美沙芬用于止咳。
如果没有根据症状选药,很难控制病情。
重复用药 伤害肝肾
很多复方感冒药成分类似,如果为了更快康复,就重复用药,或超量、超频次服药,很容易伤害肝肾。

面对真假难辨的“感冒”,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症状进行判断:
持续时间
感冒通常只需要3~5天就会自然痊愈,一般不超过一周。持续时间过久就要考虑是不是其他疾病。
是否高热
感冒以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最为多见,虽然伴有发热,但很少出现高热。如果一上来就高热(通常腋温高于39℃)、头痛或浑身疼,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是否有其他症状
注意是否有其他症状,比如皮疹、水疱,以及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精神萎靡等。特别要注意的就是那些神经系统症状,因为它们常预示一些严重疾病。
症状是否加重
即便确诊是感冒,如果症状突然改变或加重,也要警惕病情变化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本期《领读者》漫谈疾病——刘琳:呼吸系统疾病防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