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读报告,共谋发展谱新篇。
今天,我们来聊聊政府工作报告里,“乡村振兴”这个词。
如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
龙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彭伟表示,“2022年龙里县建成了粮食高产示范点97个,推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试点,112名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农业技术服务。2023年,龙里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61万吨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村里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工成本,种植密度比传统种植增加了30%以上,产量也提升了。”桐梓县狮溪镇大兴村种粮大户娄方书告诉记者。
“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目标,完成1140万亩、240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0%以上。”毕节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何明勇信心满满。
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泽鹏表示:“盘州将夯实粮食安全‘耕’基,加快提升粮油生产能力,确保稳稳端好自己的饭碗。”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他们怎么干?
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党支部书记黄君表示,“澳州坚果是鸭岭村的高效农业产业,去年已经发展了两万余株,今年还将发展一万余株,确保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稳步推进‘茶+果’‘稻+渔’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茶叶种植、精品水果、特色蔬菜等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台江县老屯乡党委书记梁鲁慧说到。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阳说:“2023年企业计划实现产值3亿多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
麻江县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明菲谈到未来发展表示:“我们将继续用好粤黔协作桥头堡政策,抓紧建成省外仓——佛山馆,全面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黔货出山。”
六盘水市水城区副区长刘永林则认为,水城刺梨产业发展要跳出“大而广”的思维,逐渐转向“精而细”。使刺梨成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富民产业。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各地将从哪些地方着手?
“青山绿水,空气也好,好多游客都来我们这里玩。现在村里家家都是小洋楼,很漂亮!”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村民龙福珍谈起家乡变化很自豪。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村民张玲说:“村里现在变化可大了,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家里都安装了一体式冲水马桶,特别干净整洁。”
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的水泥路如今通到了家门口,村民们百分之八九十购买了小汽车,村民李英说现在都是开车上下班,生活便利很满意。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党支部书记包本菊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壮大村集体产业,让村民腰杆更硬,腰包更鼓。”
“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比2022年翻一番,达到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超出两万元。”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党支部书记石俊立下了今年的新目标。
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党总支书记向鹏表示,村里还将继续围绕乡村旅游,打造稻田鱼、稻田虾、跑山鸡产业,修建亲子游乐园等配套设施。“我们要让游客来到村里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村民宋拥九感叹道,“民宿、农家乐发展越来越好,口袋有了厚厚的钞票,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未来有奔头!”
黔南台 龙里融媒 江荣桓 李盛 毕节台 周孟军 罗锦仪(实习)刘畅 王谨辉 遵义台 赤水融媒 何芳 洪幸 桐梓融媒 李甜甜 娄臣 道真融媒 蹇诗奇 廖蓓 王曼 黔东南融媒 麻江融媒 周召均 张安俊 台江县融媒体中心 陶国华 姜学维 龙菁 六盘水台 唐娆 尹明升
盘州融媒 南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