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盛夏药香溢 万山太子参丰收啦~

1752656580

盛夏时节,鱼塘乡和大坪乡数百亩太子参迎来采收季,田间地头的村民们抢抓农时采挖,让这味兼具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成为带动乡村增收、赋能振兴的“金疙瘩”。

在鱼塘村罗家湾太子参种植基地,百余名工人顶着烈日分工协作,挥锄挖参、轻抖泥土、分拣装筐,动作麻利娴熟,一根根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太子参很快堆满竹筐。

种植户桂红星已有多年种植经验,今年将规模扩大至300余亩,基地选址缓坡地带,土壤疏松且排水良好,为太子参生长提供了优质环境,预计亩产可达750公斤。

“太子参是好东西,市场销路一直不愁。”桂红星介绍,这种中药材生长周期短,九月播种次年六七月采收,今年从7月14日开始采收,10天左右即可完成,产出主要销往周边区域及湖南等地。

产业兴旺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70岁的桂大娘算着收入账:“早上挖3小时赚了50多块,回家做饭下午再来,一天能挣100多,现场结账,踏实!”据统计,从地块清整到采收,基地已发放务工工资10余万元,让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与此同时,大坪乡川硐村的360亩太子参也进入采收旺季。村民们坚持人工采收,最大程度保证太子参的完整性和品质。大家挥动锄头时格外小心,将植株从土里挖出后轻轻抖落泥土,分拣、装袋环节井然有序。

“我们采用‘党建+种植大户+农户’模式,从种植到管护全程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基地负责人介绍,每亩地投入约7000元,其中4000元用于支付务工工资,熟练工人一天能挣200多元,按计量结算、当日结清的方式,极大激发了村民的劳动热情。

近年来,大坪乡依托高海拔、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提供技术服务,引进太子参、红果参、茯苓等特色中药材种植,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00亩,其中太子参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

无论是鱼塘乡的规模化种植,还是大坪乡的产业链延伸,太子参产业都在书写着“小药材带动大振兴”的故事。它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和劳动力,更成为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路径。接下来,两地将持续深耕特色中药材产业,拓销路、提价值,让太子参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帮手”,带着更多群众走向好日子。(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肖凤娇、鱼塘乡 田伟、大坪乡 姚月华)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