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节快到了,你们那里对父亲的称呼是什么?你知道这种称谓的由来吗?
小时候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对父亲的称谓,别的小朋友都称自己的父亲为“爸爸”,而我却叫父亲为“哒”!小朋友都笑话我,“你‘哒哒哒哒’怎么没送你来上学呀?”边说还边做出来端着机枪扫射的姿势。回家见到父亲,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人家都叫‘爸爸’,多好听!你为什么非得让我叫你‘哒’,太土了!”“咱祖辈传下来就是这么叫的,你看着谁好就跟谁去。”父亲大我将近四十岁,“老思想”严重,说话也很倔。我也曾想试着改口叫“爸爸”,可偷偷地试了几回,最终还是觉得难以开口。就这样,一直叫到今天,父亲快九十岁了,我也叫了他五十多年的“哒”。
我一直想弄明白,这种称呼到底来源于何处?可一直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直到近几年我做了“解字”研究,才算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我刚才写的“哒”是山东话拟音,其实,本字应该是“大”。为什么呢?
《史记•汉高祖纪》载:
唯汉高祖云:“始大人以臣为亡赖。”
翻译过来就是:汉高祖说,我老爸当初觉得我就是个无赖。这是史书第一次记载父亲的称呼为“大人”。因此,有人推测,称自己父亲为“大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发明。
其实,并非如此。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今江苏省的沛县,和我的老家山东滕州相邻,中间只隔着一道微山湖。汉代的时候,微山湖还没有形成,滕州和沛县之间只隔着一条泗河。因此,滕沛属于同一个文化群,书面语称父亲为“大人”,口语则简称为“大”。由于发音的差异,当地就喊成了“哒”。所以,我觉得称父亲为“大”并不是刘邦的发明,应该自古就有。
图1:“大”字的甲骨文
“大”字的甲骨文(见图1),像一个张开双臂,两腿叉立、体格健壮、顶天立地、大脑袋的成年人。
在远古时代,一个人如果四肢健壮或者能力出众(大脑袋),就会被部落推选出来作为领袖。“领袖”要负责整个部落的安全与发展,这样的领袖就被称为部落的“大”,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领导”。
因此,“大”的本义就是对部落首领的称呼。现在我们私下里称某某为“老大”,也是部分沿用了这一层意思。后来,部落首领改用“王”作为称谓,“大”的位置就空了出来。空出来的称谓由谁来接手呢?那自然是“王”手下的其它管理者了。可是,他们在“王”面前又不敢直接称“大”,只能称为“大人”。而不同的“大人”又负责不同的事务,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再后来,做官的人都可以称为“大人”,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清末。
图2:“大”的早期字形变化
此外,还有哪些人可以称为“大人”呢?
《易·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这里的“大人”,指有较高修养的贤人君子。
《论语》: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里的“大人”,指地位高贵的人。
《孟子》: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这里中的“大人”,指的一国之君。
图3:“大”字其他字体的写法
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的领袖也应该称为“大”。在古代,能承担的起家庭重任的人,一般都是父亲。因此,父亲就被称为“大”了。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大”才是最古老、最有文化的称谓!
在你们那里的老话中,对父亲的称谓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