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制造丨不产铝的水城为何能“铝”创佳绩?

动静原创
1751375100
动静原创

六盘水市水城区不属于铝资源富集地,境内也没有大型铝矿,但是2024年,这里的铝产业产值却超过了130亿元,年均增速达31.2%,企业数量达到50多家。2023年水城区铝制家居产业集群更是入选了全国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水城区是如何“无中生有”并“铝”创佳绩的呢?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冷轧分厂技术负责人李宗洲说,他们去年把铝产品卖到了中东,国内现在有四川、广东、浙江云南、广西等市场。

贵州九衡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广任说,去年他们将产品卖到了南非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外的一些地方,出口额大概4500万元人民币。

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说,去年他们集团的营收是28.8个亿,6年时间增长了205倍。

贵州安润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泽勇说,现在铝带铜是一种发展趋势,所以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畅销国内外、全靠链主带。电解铝产业非常依赖能源和资源,六盘水市水城区不属于铝资源富集地,铝产业从无到有靠的是充沛的电力供应,而从有到优靠的却是链主——双元铝业的引领。

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说,他们之所以要落户园区,主要是想依赖双元的电解铝水资源。铝水加工跟铝锭加工相比,每吨会节省250块钱左右的重熔费,一年如果加工15万吨,会节省成本3000多万;另外,铝锭在重熔过程中会比铝水加工多0.5的烧损,综合下来1吨会节省三百五十块钱的加工成本,这些就是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从最初的卖铝锭到如今的卖铝水,铝产品形态之变,折射的也是水城铝产业从单枪匹马到聚链成群的过程。如今这里已是贵州省铝水转化率最高、产品门类最齐全、链条最长、配套最完善的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聚集了中下游铝及铝加工企业53家,产出的产品达20多种,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中高端产品的就地转换。这些企业相互间的最远距离不超过5公里,产业链的协同水平大大提高,上下游可能就是一路之隔、一墙之隔。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冷轧分厂技术负责人李宗洲介绍,莹月帆属于他们的上游公司,他们同属于一个园区的产业链,两家就是一墙之隔,小一点的铝卷用叉车就完全可以,基本上没有物流费用,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眼下,双元铝业二期技改及扩能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部分电解槽已投入生产,正24小时不间断向下游供应铝水。该项目总投资超32亿元,预计今年三季度全部建成投产。

贵州水城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庆林说,园区铝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铝水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他们把原来的14.5万吨的产能进行等量技改,同时新增加了10万吨产能指标,有24.5万吨的生产能力。原来他们也做铝锭,做完拉到广东去,现在他们的铝水是不够了,已经没有再做铝锭,全部就地转化。

电解铝属于高能耗行业,但如今,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是行业共识,电解铝行业唯有解决好工艺落后、能耗偏高等制约发展的难题,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正是基于此,双元铝业二期项目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降耗。

赵庆林介绍,原来的电解槽工艺技术比较落后,升级改造采用了国内最成熟的500千安电解槽,吨铝电耗达到13300度以下,优化了能耗指标。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标准远低于国家。他们会进一步利用新的技术节能降耗,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带动下游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目前,双元铝业的绿电占企业用电总量的38%左右,每吨铝综合电耗同比降低650度。企业正积极探索实践“铝业+光伏”新模式,计划建设屋顶光伏、储能电站等项目,助力“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化,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六盘水融媒 王仲 温欣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专题

记者

张静 余杰 邢宇清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周雅婷

编排

汤成伟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