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黔西南州在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过程中,始终围绕精准帮扶和及时援助,保障就业困难人员享受高质量充分就业成果,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岗就业增收。
在贵州省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赶制手袋,车间里,缝纫机声等嗡嗡作响,裁剪、卷边、订制整理……桌面上摆满了款式新颖的包包。这里的工人都是来自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茶源小镇。
今年52岁的罗光胜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茶源街道纳利小区的群众,得益于当地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人社部门把他吸纳到距离他家700米的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当上了一名产业工人,让罗光胜获得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普安县茶源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居民 罗光胜: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心里没底,在这里上班,我也安心了,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我也安心、放心了。
这家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茶源小镇旁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生产经营男女包、公文包等为主的手袋进出口贸易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和出口美国、德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包年产量500多万只,产值上亿元。同时在普安、望谟、晴隆等地建成帮扶车间,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近千人。
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贸易经理 孔维金:我们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返乡创业的公司,我们的创业初衷也是想着到贵州能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搬迁户的就业。目前我们在普安县、晴隆县以及望谟县和各乡镇地区都有建立分厂,现在也解决了近900多人的就业,其中也包括70%的搬迁户以及5%的残疾人士,有一些技术好的、工作时间长的,他们的工资水平也能达到上万。我们为了带动更多人的就业和创收,我们也提供了家庭做手工的模式,对于身体不便,或者说老年人他可以拿我们的手工活拿回家去做,做完之后我们会主动去回收,也带动了近百户的家庭去创收。
普安县就业局局长 张将: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和定点帮扶平台,把我们的这些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引导到广东惠州、福建厦门去务工。通过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建了27个帮扶车间,吸纳总的劳动力是1132个。我们是通过兜底保障来促进他们的就业,我们开发了3394个乡村公益性岗位,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安置了3023个,对这些困难群体做到是应保尽保,让他们以劳取酬,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的就业,对我们县就近就业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也确确实实帮助我们这方面的人解决了就业困难。
眼下,普安县迎来夏茶采摘交易的高峰期,位于茶源街道的零工市场一如既往地热闹,当地的茶企、合作社纷纷将用工需求录入零工市场,求职者则根据就业意愿挑选满意的涉茶岗位。余芝花是茶源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由于还要兼顾家庭,就地就近就业成为首选,而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则为她每一次找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普安县茶源街道易地搬迁群众 余芝花:我们希望有点收入,有采茶的,不管任何事情我们都不怕苦、不怕累,介绍我们来做零工,给我们点收入,能管到娃娃最重要的。有零工市场我们才有的收入,有个牵红线进来才有收入。
作为黔西南州首家建成的普安县零工市场,自2022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通过灵活多元的方式,服务城镇零工群体,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架起零工群体“一站式”就业服务桥梁。
普安县就业局局长 张将:普安县建在茶源街道的零工市场,是全省唯一一家建在易地搬迁点的零工市场,是我们普安县茶叶的核心产区,高峰期的用工量在2万多人,解决了季节性老百姓务工和用工中的这些茶企种植大户无缝对接的问题。我们把易地搬迁的三个社区这些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以村为单位,建设普安红茶技工的劳务队,直接送到种植大户和茶企里面务工。
上半年,黔西南州在36个新市民居住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51个,构建形成 “半小时就业服务圈”,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17.17万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今年以来,针对就业技能不高的城镇的困难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加大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力度,为脱贫劳动力、搬迁劳动力、残疾劳动力等城镇困难群体提供就近就地就业机会。
黔西南州就业局局长 何宇珵:为了优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我们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1.62万人,举办招聘活动78场次,提供岗位信息18.87万个,促进实现就业2.52万人。此外,今年以来我们还发放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担保贷款64人1198万元,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更好就业。
据悉,今年上半年,贵州省黔西南州畅通就业困难人员求助渠道,实现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全覆盖,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力度,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到省外就业14.75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达34.2万人。
(贵州台 李德丽 郭广波 普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