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黔山贵水领袖情·回访记丨兴义市楼纳村十四年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动静原创
174407790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2011年习近平同志到黔西南州调研考察,在楼纳村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话发展,勉励该村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十四年来,楼纳村的群众牢记嘱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了美好生活画卷。

这段时间,楼纳村村民翁明敏承包的100多亩韭菜基地正处于农忙时节,平均每天用工40人,带动村里的乡亲们就近务工增收。“去年的韭菜行情很好,最高可以卖到2块3一斤,希望接下来行情能越来越好,带动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致富,把日子越过越好。”翁明敏告诉记者。

楼纳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楼纳”在布依族语言里意为“美丽的田坝”。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楼纳村,对村里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村民查连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他到地里看望我们,就问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惠农政策得到没有,我回答他:‘各种惠农政策我们都得了。’”

楼纳村党总支原书记黄定品说:“他给我们鼓励,希望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后来大家都加倍地努力,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

十四年来,楼纳村牢记嘱托,按照“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的思路,陆续引进涉农企业发展花卉、蔬菜、水果等产业。

楼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再安表示:“近年来我们通过引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这种形式,按照‘旱地烟果草、水田花菜稻’两区六大产业来发展,第一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土地的收入,其次还得到了务工的收入。”

在村里的兰花种植基地,工人们正精心修剪、施肥、浇水,为今年新一轮的销售做准备。基地每年可以产出兰花超120万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村民王尚灿家里的6分土地都流转到了基地里,每年拿到流转费的同时,还能在基地里务工拿工资。“我们管理种苗、浇水、打药、换盆,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

基地负责人、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柏孝辉告诉记者:“这个基地总的生产面积有250亩左右,流转费用每亩2400元一年。正式员工有50人左右,解决临时就业1.5万人次,一年给员工发放的工资近350万元。”

目前,楼纳村还发展了精品水果1600多亩、水稻1250亩、蔬菜1000多亩、牧草600亩,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3896元增长到2024年的17900元。

“祝你们再接再厉,把布依族村寨的新农村建设搞得越来越好,让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希望,成为村子发展的不竭动力。

借助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楼纳村成功跻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行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也乘势而上,开起了农家乐、乡村客栈。

王宝华是村里一间民宿的老板,他告诉记者:“我们有复式的、有套间、有标间,除了住宿餐饮,还发展了布依族的染布、蜡染、扎染,包括书画、陶艺等等项目。”

村民王万绿利用自家的房子开了一间餐馆。“炒菜、火锅是我们当地的特色,来玩的游客多,忙都忙不赢。一年能赚到10多万元。”

如今的楼纳村,是名副其实的“美丽的田坝”。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融合,山水如画、家园美丽。

楼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致维表示:“14年来楼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下一步我们要把总书记本次到贵州考察的精神宣传好,坚持党建引领,走出农旅一体化道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楼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再安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我们贵州,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们贵州的关心与关怀。下一步努力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把我们的旅游做红做火,利用我们‘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引进更大的客流量,让我们的村民的腰包更加鼓起来,真正绘就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兴义融媒 张懿

记者

田园驰航 丁勇

编辑

王涛

责编

余跃

编排

陆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