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在黔西南,如何一次玩儿遍2亿年的春天?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1743766800
积分商场

贵州,西南的春日宝藏大省。位处贵州最南部,黔滇桂三省区交界处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定义了贵州最早的春天。

万峰林下,已开放近百天的油菜花海万亩金黄,诉说着无穷无尽的生机。春天即将过去,但黔西南的精彩,却远未结束。因为在这里,你将见证一场两亿年的春天。

万峰林下的万亩油菜花,

是黔西南的春日名片。

摄影/陆晨Luis

两亿年前的黔西南,古海覆盖大地,生命从大灭绝后,重新繁衍兴盛。百万年间的黔西南,沧海复成桑田,山川地貌返老还童,万千峰林平地起。波澜壮阔的地质史诗,凝结在黔西南的大地中,化作了无穷无尽秀美奇绝的山川。

 

2亿年的天地伟力,

形成了黔西南的壮阔喀斯特峰林峰丛奇观。

摄影/黄驿伦;设计/九阳

今天的黔西南,是山的王国。酷似金字塔的天然奇峰,点缀在安龙的大地;马岭河劈开高原,瀑布如万马奔腾;奇形怪状的石林,点缀在万峰湖畔;天坑、溶洞、天生桥,让大地千姿百态、立体魔幻。黔西南不只是万峰林,更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黔西南是一座“喀斯特博物馆”。

摄影/张霆、胡云江、梁曾;设计/张琪

黔西南的土地,正如一部完整的地球史书,记录下群山与生命的演化。2024年,兴义世界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中国第47个、贵州第二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正以丰富鲜活的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类型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奇绝壮丽的峰林峰丛、峡谷瀑布闻名于世。

也正是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见证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26个民族,历经上万年开发,找到与山河共生之道。深山中的南龙古寨,与山水相依相偎;被誉为声音活化石的八音坐唱,融入了自然的风韵;万人空巷的查白歌节,将古老的爱情在群山中传唱。更有红桔、春茶、石斛等本土风物,飘香万里,名扬海内。

黔西南拥有多彩的民族风俗。

摄影/陈伟红、张德厚;设计/张琪

要了解这一切山川风物从何而来,就让我们开启一场两亿年的时空穿越,一起追溯黔西南的前世今生。

 点击视频走入黔西南

领略2亿年前的生命之春

百万年前的大地回春

以及燃放百天的花海繁春

01

两亿年前的春天,从这里开始

在今天的中国西南,一系列奇特的平顶桌山从云贵高原伸向四川盆地,以峨眉山,瓦屋山最为著名。它们那巨大的山顶平台,其实是一层两亿多年前的火山熔岩,源于一场覆盖云贵川三省的超级火山事件。

那是一个毁天灭地的年代。地球上的火山集中爆发,除中国西南以外,在今天的西伯利亚,更是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两大火山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并引发海洋缺氧。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96%的海洋生物彻底灭绝。

三叠纪黔西南地区地貌变迁演示。

设计/鱼一条

动图来源/地道风物视频

《探秘黔西南,遇见2亿年的春天》

这是地球生物经历的最严酷的考验,比恐龙灭绝的时代更加残酷,灾难之后,大地与海洋万籁俱寂。但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生命的春天已经悄然开始。其中就包括,今天的黔西南。

当时的黔西南,濒临一片曾经存在的古海——特提斯洋,是一片三面环山的避风港。一种形态类似蜥蜴、大小近似小猫的小型爬行动物,在浅海和滩涂中繁衍生息。

左图:三叠纪沉积地层;

右图:胡氏贵州龙化石。

摄影/倍儿凉、张晋铭

这些小巧玲珑的生物留下大量的化石,在黔西南的兴义地区大量被发掘,被中国科学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这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这些比恐龙还要古老的海洋爬行动物,就像大灭绝之后最早的拓荒者,无意中开启了一个万物复苏的时代。

随着地质变迁,黔西南的海水缓慢加深,从浅浅的海湾,向广阔的深海转变。生存环境的改变带来强烈的竞争压力,物竞天择之下,越来越多适应深海环境的物种出现了,此时的海洋不再是胡氏贵州龙等小不点的家园,而是神仙打架的战场。

三叠纪黔西南地区海洋动物演示。

设计/鱼一条

动图来源/地道风物视频

《探秘黔西南,遇见2亿年的春天》

 

这些海洋的新居民,把用来爬行的四肢演化成用来游泳的鳍,身形更加庞大,也更接近流线形。它们之中,逐渐诞生了贵州鱼龙等海洋霸主,各领风骚百万年。

该贵州鱼龙长五米多,科学家据胃容物推测,

它可能吃了一条近四米长的新铺鱼龙。

此化石见证了一场2.4亿年前的“最后的晚餐”。

摄影/吴学文

 

这是黔西南的海洋时代,无数物种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远洋,它们和远在欧洲阿尔卑斯或北美的亲戚,通过海洋交流。它们相隔万里,却有着共同的发展轨迹。

今天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兴义动物群”,为这场万物复苏的史诗,补上重要的一环。而它也是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真正的“镇园之宝”,与遥远欧洲和美洲大陆上同时代的生物群,遥相呼应。

三叠纪黔西南地区物种演化更替示意。

制图/鱼一条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古海之中的成王败寇,都被埋藏在大地深处,只等待下一个轮回的改造。生物残骸和泥沙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上千米厚的三叠纪沉积地层。它们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形成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等众多不同类型的岩石,完整地记录了两亿多年前海陆分布的格局,甚至连海水的深浅,都一一记录在册。

它们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那个遥远时代的想象。其中,灰岩、白云岩等浅海相沉积地层,是这片岩石的主体,也是下一个时代即将登场的主角。

兴义清水河峡谷,

记录了黔西南的地貌变迁。

摄影/四月初十

02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当三叠纪结束后,古老的海洋逐渐消失,黔西南的岩石露出海面,成为广阔的高原。此时,海洋中的巨兽花园也被我们更加熟悉的亚热带森林取代。大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变。

兴义万峰湖,因万峰围绕而得名。

摄影/张德厚

这场演变的主角,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两亿年前形成的碳酸盐岩,它们可以和弱酸性的雨水反应,然后被快速溶蚀。人们常说的“水滴石穿”,在这里不是夸张,而是肉眼可见的真实。这里形成的种种景观也因此被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是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重要的景观。

当雨水的破坏更进一步,岩石的裂隙就会深入地下,形成溶洞的雏形。在贵州,看似雨水丰沛,却时常发生干旱,正是因为大量的雨水,从这些裂隙渗入到地表之下。在黔西南的兴义,农田的中央层层下陷,竟然形成一个奇特的“八卦田”。其实这不是人工的设计,而是一个天然的“落水洞”,附近农田的排水都从八卦田的中央渗入地下。

八卦田,体现了黔西南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摄影/四月初十

人们在落水洞边耕作,甚至建立起村寨。在黔西南的雨补鲁古寨,人们还用便于排水的砖石砌筑在洞口四周,如同大地上的艺术品。落雨不成河,河在地下流,这是岩溶地貌中,独有的奇观。

这样的水滴石穿,并非岩溶的全部威力,它们还要积少成多,创造一种更宏大的奇观!雨水的下渗,也带走地表的土石,从原本平坦的地表向下,“挖”出漏斗一样的洼地。当洼地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大地从空中望去,就如同密密麻麻的蜂窝。

雨补鲁天坑地漏景观。

摄影/吴学文

洼地的边缘处,形成狭窄的山脊,山脊相交处,形成狭窄的锥峰,可以说,有多少洼地,就有多少山峰,它们成百上千,排列成林。说到这里,你一定已经猜到,这种宏大的奇观,就是“万峰林”。不过在地貌的名词中,它们基座相连,如同一簇簇山峰,也被称为“峰丛”地貌。

四百年前,见惯名山大川的徐霞客行经此处,也不由地感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滇游日记·盘江考》),仅兴义附近,就有万峰林、东峰林、北峰林、南峰林等等,从高空望去,它们如同无穷无尽的军阵,排列在广袤的高原上。把守着小小的兴义城。

兴义万峰林里藏着喀斯特地貌的岁月变迁,

该图左部山区为峰丛地貌,经历数千万年时光,

逐步被溶蚀为该图右部的峰林地貌。

摄影/杨孝

不过无情的雨水,也同时破坏着它的杰作。在万峰林的边缘,洼地与洼地相互串联成平原,群山的军团开始溃败。山峰不仅变得更加低矮,也开始变得稀疏。

一个个石峰被分割包围,像峰林的弃子,遗留在平原中,成为风烛残年的孤峰。在地貌学家眼中,这样的地貌便从相连的“峰丛”向孤立的“峰林”转变。

雨水侵蚀岩溶地貌的水墨动画。

设计/鱼一条

动图来源/地道风物视频

《探秘黔西南,遇见2亿年的春天》

在兴义,万峰林的边缘遍布这样孤独的山峰,在安龙,甚至山峰本身,也被磨平棱角,像一座座金字塔,三两散落在平原之上,如同古老文明留下的遗迹。

安龙白云岩“金字塔”特色地貌。

图/视觉中国

这些山峰,还将继续被侵蚀,直至一处处独立的残石,散落在田间。最终,它们将仅剩一块凸起的小丘,诉说着一座山峰的辉煌过往。在黔西南的贞丰,你就能见到这样的山峰“养老院”。

贞丰双乳峰,

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

摄影/樊川

在黔西南,雨水让大地万峰成林。也让万峰分散凋零,这样的轮回,何尝不是每一处山河必经的轮回。从流水刚开始侵蚀的幼年,到起伏壮丽的青年,再逐步衰老,走向平缓低调的耄耋。

但这就是黔西南全部的故事了吗?我们将注定见证万峰成林处的消亡吗?并不是,因为它将随着新生代最伟大的造山运动一起,让山河的故事重启,地貌回春!

经过上百万年的雨水冲刷和溶蚀

形成的泥凼石林。

摄影/胡云江

03

地貌回春,是山河的终极浪漫

距今约6500万年的新生代以来,黔西南迎来了又一次命运的转折。印度板块继续北漂,青藏高原隆起,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作用的影响,现今云贵高原的基本雏形形成。

随着高原的隆起,亚洲的季风也得到加强,携带南海的水汽,撞向云贵高原的群山,化作万水奔流。大地向上,江河向下,一场群山的返老还童,正式开始。

气势磅礴的兴义万峰林,

也藏着喀斯特地貌“返老还童”的秘密。

摄影/陆晨Luis

在黔西南的首府兴义,一片平坦的坝子出现在万峰林下,这里阡陌纵横,一派田园风光。它就是老年期喀斯特地貌的代表,群山被夷为平地,人称“夷平面”。

但这片平坦的大地,并非演化的尽头。因为它已经被地质运动抬向高空,海拔超过1000米。换句话说,这片平坦大地上随便一个土丘,都可能接近泰山的海拔。

马岭河峡谷,喀斯特大地上的裂缝。

摄影/黄驿伦

要直观感受海拔的威力,你只需要走到坝子的中央。在这里,地面突然开始向下弯曲,一道深不见底的地缝出现了!站在地缝的边缘,平地突然变成了山巅,地下的溶洞也变成深切地表的超级地缝,这里,就是马岭河峡谷。

如此深邃的地缝如何形成?其实塑造它的力量也源于下方。随着大地的抬升,雨水渗入地下深处,汇合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河,在地底侵蚀出巨大的溶洞。随着溶洞的发育,顶部不断坍塌,终于有一天,溶洞顶部完全坍塌,地下河正式露出地表,成为马岭河。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后,

弱酸性的水逐步溶解碳酸盐岩,

让马岭河峡谷怪石嶙峋。

摄影/张霆

由于地缝的突然出现,原本正常流淌的田间溪流,不得不化作瀑布,一跃而下。从峡谷中望去,一条条瀑布如万马奔腾。这里是中国最密集的峡谷瀑布群,雨季到来时,多达上百条!

激情四溢的马岭河峡谷漂流。

动图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当瀑布在峡谷的陡壁上层层跌落,水滴快速破碎、蒸发,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结晶出来,形成一片片被称为“钙华”的奇观。

它们有的像撑开的雨伞,有的像奇异的蘑菇,有的像舞台的幕布,将峡谷的两侧点缀得美轮美奂。在钙华表面,还生长着许多特有的藻类,组成中国最大的喀斯特生物钙华景观。

马岭河峡谷瀑布掩映的钙华景观。

摄影/张霆

更神奇的是,马岭河峡谷的两侧,地形重新变得起伏崎岖。随着峡谷两侧沟谷的下切,连绵的平原,被分割成一座座山峰,我们看到群峰再次成林,地貌返老还童。

这就是地质学家所说的“地貌回春”。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它们将形成下一代的万峰林,然后重启山川演化的轮回。

峰丛峰林演化及“地貌回春”示意图。

制图/李翔、鱼一条

不过马岭河对兴义的改造,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当我们从太空的视角俯瞰,南盘江、北盘江如同两条巨龙,将黔西南的高原揽入怀中。

它们是珠江的上游,以南海为目标,不断向下切割。在望谟双江口汇合时,南北盘江的江面只有300米的海拔。它们是大地上的裂痕,也是山河返老还童的力量之源。

马岭峡谷大桥、金州大桥、马岭河大桥同框。

摄影/四月初十

在南北盘江两岸,你见到的是最年轻的大地,峡谷深切、峰丛林立,大地的褶皱大开大合。

它们不仅自己切开大地,也带动了无数支流向下切割。它们是兴义的马岭河,也是普安的格所河,是晴隆的麻沙河……大大小小的河流将高原的地表深切,年轻的大地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它们带动地下河的发育,在高原的内部编织起溶洞的网络。在兴仁的笃山镇,二郎洞、四方洞、犀牛洞等30多个洞穴组成迷宫般的溶洞群。

探寻黔西南溶洞里的时光奥秘。

摄影/周光平

随着溶洞继续发育,如马岭河峡谷的形成一样,洞顶开始坍塌。坍塌的过程中,一个个天坑、天生桥出现在群山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在洞中采石熬硝,在洞中躲避战火,甚至在洞中建立信仰的图腾。兴义的万佛寺与洞穴融为一体,正如黔西南人的生活,也早已和这片立体的大地相依相守。

溶洞如今仍为黔西南居民利用。

图为黔西南册亨溶洞图书馆。

摄影/陈伟红

一处处地貌奇观,遍布黔西南的大地,这里不仅是万峰成林处,还是最魔幻的“8D”山河,是正值青春的地貌博物馆。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代表景观示意。

制图/周晋宇;设计/鱼一条

其实,在万峰林的深处,也早已暗流涌动。万峰林中,有一条流淌的纳灰河,当它流到山谷尽头,一头扎下深邃的落水洞,然后化作地下河,直到万峰湖附近的洞口,汇入南盘江。也正是这样的地下暗流,带动着万峰林中的雨水向下溶蚀,让这片山峰持续生长、永葆青春。

纳灰河自万峰成林处流过,

见证这片大地上的春天。

图/视觉中国

在这片沧海桑田的热土上,生命的春天也从未停下脚步。亚热带的季风带来宜人的气候,峡谷的小环境更是常年保温保湿。古老的苏铁、水青树、珙桐等植物活化石,就散落在黔西南的山林之中。这里更有102种兰花,堪称中国的岩溶植物园。

黔西南是珍稀植物的家园。

左图:兜兰,黔西南是全球兰科植物重要分布中心之一;

右图:植物“活化石”珙桐在黔西南也有分布。

摄影/吴学文、陈中;设计/张琪

动物同样不甘落后,整个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中,竟有超过七百种野生动物。猕猴、穿山甲、白腹锦鸡等奇珍异兽,游曳于群峰之间。

黔西南有众多珍稀动物。

左图:在喀斯特岩壁攀爬的黑叶猴、

右图:水面飞行的中华秋沙鸭。

摄影/黄驿伦;设计/张琪

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民族的先民,也发现了这片生机盎然的宝地,他们让美丽的梯田铺满峰林的缝隙,让优雅的石桥飞架峡谷的上空。村寨与美景相辅相成,如同天造地设的世外桃源。

万峰林油菜花田间,

布依族同胞在进行八音坐唱。

摄影/易非

今天的黔西南,不仅记录着大地演化的无字天书,也见证着生命演化的万古长河。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为中心,地质的奇观与生命的美丽交相辉映,正如年复一年,油菜花开,万峰掩映的春光。

来黔西南,看万峰成林,盘江浩荡,

赏油菜花海,探生命奇观,

发现一片2亿年的春天!

摄影/倍儿凉

 

文 | 刘二毛

文字编辑 |苹果

图片编辑 | =G

设计 | 鱼一条、九阳、张琪、李翔

封图 | 黄驿伦

首图 | 黄驿伦

审稿专家

杨勤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董汉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彭纪超

黔西南州土地和矿权开发中心主任,构造地质学博士

来源:地道风物

编辑:张   珊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罗阳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