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有条悬崖路,几代人修出幸福来!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1559199180
立岩村是仁怀市茅坝镇最偏远的村庄,因地理条件恶劣,不通路、出行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为改变旧貌,村民们从1971年就开始了艰苦的修路历程,一代又一代立岩村人接续奋斗,修通了村里通向外界的致富路、幸福路。

多年来,地势偏远、山高坡陡,一直困扰着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立岩村村民,也阻断了立岩村发展的脚步。为改变旧貌,村民们从1971年便开始了艰苦的修路历程,一代又一代立岩村人接力奋斗,终于铺通了村里通向外界的致富路、幸福路。

据了解,立岩村鄢家渡口,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渡口。红军三渡赤水时,红三军团一个连曾从鄢家渡口渡过赤水河,而红军留下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在这个偏远的乡村延续至今。

说起旧时村里的贫穷落后和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今年已经63岁的老支书徐厚安感叹不已。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几名村干部发起了公路的修建工作,徐厚安也参与其中。修路之始,村干部们就被村子里最险恶的悬崖——凹腔岩所阻挡。“因为这是全村出村的必经之地,无论多难、多苦都要把这道坎跨过去。”徐厚安言语中充满了坚毅。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开辟出了一条勉强能通人的小路,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歇,而是信心倍增地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据徐厚安回忆,当时修路历程全是靠人工凿,危险的地方也只能用保险绳、萝筐吊着凿,直到打到勉强过得去人后,才能使用钻机。

如今,走在自己参与修建的宽阔公路上,徐厚安非常高兴,但更令他欣慰的是新一届村班子从他手里接过接力棒后,曾经偏远落后的立岩村变得更靓丽了、村民们也越来越富裕了。

前人修路,后人享福。现在的立岩村偏而不远,公路四通八达,村里人从中受益不少,返乡发展养牛产业的刘云贵就尝到了通路带来的甜头。刘云贵向记者介绍道,自从路打通后,车子能直接开到到养殖场,不仅出入方便,还节省了很多运费、人工费等开销。路通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刘云贵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已养殖肉牛40多头。2018年,他还买了一辆车专门负责养殖场物资的运输。对于未来的发展,刘云贵信心满满。

现在的立岩村,在现任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加宽硬化路面,在打通断头路,连接通村路、通组路等问题上下功夫。公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好,村里的交通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