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还去北京逛“798”?红砖厂房艺术园区,贵阳就有……

动静原创动静
1562306040
积分商场

在贵阳市花溪区,有一个原本是废弃的厂区,现在却成为了花溪区的文化旅游名片的小村子,他每年为花溪区提供税收超过150万元;老旧的红砖厂房,现在是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和文创地点。近日,记者走进板桥艺术村,感受这里独特的艺术气息,探究工业文化如何带动旅游发展。

在板桥艺术村里,73岁的画家张润生正在为朋友们即兴作画。2016年他来到这里创建了一间自己的画室,平时除了创作,还经常邀请好友一起聊天、赏画。“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很安静,环境又好,空气又好,可以踏踏实实在这里自己把心静下来搞一些创作。我们贵州打造这么一块文化区域,给贵阳市人民做了这么一个文化旅游参观的地方,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张润生对眼前的板桥村赞赏有加。同样在板桥村搞创作的,还有张沛峰。原本在贵阳做中学美术老师的他,2017年经朋友介绍来到这里,租下了老厂区的食堂,改造成现在的陶艺馆。谈到为何选择在这里开始新的工作,张沛峰说:“我们是被艺术村这个红砖房所吸引,也是心中一直在想找一个这样的地方来做一个自己的陶艺馆、工作室。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今在张沛峰的陶艺馆,游客们可以参观精美的陶制工艺品,还能亲自体验手工陶艺制作。像这样的文创企业,板桥村一共有60多家。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老三线企业的废弃工业厂房。

2014年,贵州华工集团搬迁新厂。如何处理超过3万平米的老厂房,是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区别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选择了布局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个艺术家们创作展示的空间。板桥艺术村管委会主任蒋永仁告诉记者:“通过我们对市场的考察以后,我们感觉到这个是一个以副业养主业的新发展模式。就利用原来老厂房的工业元素,给贵州省各门类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在这里创作、交流、交易的这样一个平台。”

老厂房变艺术村,传统企业走创新道路,究竟该怎么做,公司并没有经验。为了避免重蹈各地搞艺术村失败的覆辙,公司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多次前往北京的798、成都的东郊记忆等国内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学习取经还得到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和政策。花溪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晓娟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我们从省市区协调争取了近200万元用于支持园区的发展。从规划设计、产业结构调整、丰富业态等方面,引导板桥艺术村走出了一条以书法绘画雕塑为主,旅游娱乐餐饮等业态为辅的这么一条发展之路,也符合我们花溪区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发展定位。”

2016年1月份,板桥艺术村正式挂牌成立。在保留原厂区红砖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包装,打造了雕塑艺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创产业,先后引进了戴明贤、张润生、孙利平等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入驻。

谈到如何把艺术村做得更好,花溪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孙婧璇说:“在今年2019年1月份,3A级景区创建成功以后,根据我们花溪区的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我们会给予园区60万的一个扶持资金,就给他们做了一些基础设施的提升。然后第二个是针对文创企业,你的旅游商品我会对你进行一个推选,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它进驻园区的在租金方面是有优惠的。”

如今,占地180亩的板桥艺术村,共投入基础设施改造资金1900万元,入驻企业60余家,带动园区就业创业人员500多人。2018年,艺术村场馆共登记游览人数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600万元,帮助艺术家销售作品达到200多万元的销售额。

蒋永仁告诉记者,“我们下一步可能会再做一些适当的面积的增加,把规模做大一点。同时我们现在也在加强和省内外的书画艺术的相关的产业,再做一些横向的交流。打造一个业态比较丰富,功能比较完善,形成文化和艺术的一个交流型的业态。”

记者

田园驰航 谢鑫

编辑

苏丹

责编

苏畅

编审

王丹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