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悠扬
嘉 宾: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协会会员杨戈
在社会单位中,孩子是最为敏感、脆弱的部分。他们无力应对情绪的折磨、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亲子关系中的冲突,青少年该如何应对?
杨戈:我从两个方向来讲。
第一,讲青少年自身。你要知道在成长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不愉快,有痛苦的感觉、混乱的感觉,都是必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我们很容易会被表面问题所局限:以为就只是学习问题,只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矛盾问题,以为只是感情问题……你好像很容易被这些小事给误导,以为这些表面问题解决了,人生就会开心了,其实是不可能的。
这个阶段的你成长最快,提升能力最快,也逐渐踏入社会,是和外界连接越来越多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你不了解的部分无法应对,需要慢慢去摸索,经历各种挫败,然后解决问题,这个时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
所以,有这些不舒服感觉的时候,不要被它吓倒。觉察到以后,好好去觉察与思考。看似很小的问题爆发之后,为什么你的情绪反应这么大?是不是背后有其他问题的情绪叠加过来了?这其中容易忽略或者容易让我们情绪失控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去找情绪失控的根源。
第二,讲我们身体的防御性。身体发育到青少年这一步,防御性必然存在,必然会不断发育,不断表达,不断防御。这个时候有几个误区:一个是完全回避,闭口不谈,这部分能量就会朝其他方向转。朝什么方向转?越宣泄越任性,越释放越任性,这种感觉往往会带来一些伤害。
另一个极端是过度讲“性”这个东西。有些人很早就接触性,过早发生性行为。性是生命的能量,性能量过早被宣泄以后,你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探索、去成长,去迎接世界更多方面的发展,你就会发现没有动力。所以,这时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唱歌、乐器、运动等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深层的原因是自我无力感。因为我们要面临高考学习的压力,要训练自己集中能力去完成一个学科,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你的时间管理、专注力、抑制训练、反应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敏捷性等。其实,初、高中的学习里面,带着很多复杂的能力,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人,他的这些能力能得到足够地发挥。
学习差的时候,为什么你会发现自己挺难受?因为你有些能力就是不足!有些人会把学习换成另一种方式去训练,比如篮球打得非常好,钢琴弹得特别好,游戏打得非常好等等。核心是要通过某些渠道训练你的这些能力,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做不好,就全盘否定自己。你训练的这个过程,收获的就是能力。
人生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别人怎么说话?怎么沟通?这个其实很容易训练。我有一个方法,训练你和父母说话,和父母怎么说话决定我们在社会上怎么与人沟通。
如果你和父母能心平气和地把一件事情谈清楚,那沟通能力一定没问题。因为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情绪、以小对大、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等等,你克服了很多成长中的困难。
我们在咨询中有时候也会做训练,要求来访者把想象中和父母对话的每一句内容都写下来。父母会有什么反应?然后你有什么情绪?怎么应对又怎么调整?最后我可能通过比较长一段时间,一般12次到28次左右的训练,最后能和父母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事情。经历这个过程,孩子会更有信心应对外面的人际关系。这个过程就特别需要父母的配合。
悠扬:父母怎么配合?
杨戈: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你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另一本是《你怎么做孩子才愿意说》。
长大到这个阶段,孩子面临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从这个家庭慢慢地走出去独立,既对外面的世界感到畏惧,又有想离开家的冲动,对外有憧憬,孩子会很矛盾。
但是,父母没意识到自己也在经历分离。这个孩子从小被你养大的过程一直都听你的,现在,慢慢脱离你的掌控突然长大要走了,父母会很焦虑,总觉得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总是看不顺眼。
所以,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觉察,你对孩子的很多不认可,是来自哪里?其实是来自于你舍不得孩子离开,舍不得他走。这个时候的你必须倒回来,客观地坐下来和孩子交流。你一定要觉察你和孩子谈话的时候,你是在满足自己,还是真的在了解孩子?
很多父母给我讲:“我想和他说,但他就不和我说。”我说肯定的,孩子只要一开始说“我最近不想上学了”,你就慌了,就开始想去帮他。然后孩子说“觉得同学、朋友这些人都没意思,一个人最好”,你又想去帮他了。如果别人说一句话,你的第一反应是扑上去要教他怎么做的话,这个人绝对不愿意和你说下去。
试想一下,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他如果有什么难处,说出来了,你顶多八卦一下,顶多关心一下,和他一起骂一下。你的处理方式肯定和孩子给你说出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你仔细想想,你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你们相处的模式其实就是你孩子需要的模式。因为只有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对他有尊重、有信任。你信任你的朋友能处理好这个问题,承受这些压力,所以你很清楚界限。你知道你朋友需要的不是你什么都帮他做了,而是听他说一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在学习成年人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要有陪伴、尊重、界限。这些你需要把握好,重新调整好。我们的谈话是让我去了解你,我的意见是给你参考的,而不是说你必须怎么做,不是去操控你,是陪伴你应对各种风雨的。如果你有这个觉察,你和孩子才能开始聊。
和孩子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你能坐下来静听他讲半个小时以上。不插话、不打断、不评判,真的在听他在说什么?这时候你要做到的陪伴,就是你要学的东西。
把这两块学好了,接下来,你第二个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孩子抑郁只是三五天之内的事情,你只要听他说就行。如果他不求助,你不插手。你的观点是如果遇到困惑,我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分享给你。
如果这个孩子抑郁三个月左右,你和他谈的时候,关注点一定不是在这个事情上应该怎么做,而是问孩子你的难点在哪里?遇到什么困难了?你是物理没学好,然后觉得学不走了吗?或是说和朋友相处有困难吗?一定是在能力的帮助上具体去帮,比如这个时候要不要补课等等。
但如果是持续1到3年以上的这种低落情绪,这时你谈的一定不是学习和其他外面的事情,而是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家庭的想法。问问:你们在相处过程中是不是没有相互支持,是不是有很多矛盾?你不知道怎么办?一起来探索、沟通的时候,绝对不是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而是我们一起来面对,一起改变,一起学习。
《爱聆听》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一档心理疗愈互动节目。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提名奖获得者、贵州综合广播首席播音员悠扬担任节目主持人,中宣部“时代楷模”获得者、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心理咨询老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盲人女教师刘芳担纲嘉宾主持人。
节目关注亲子关系、两性关系、职场竞争中的自我成长等听众、网友咨询的热点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及受众的热烈追捧。节目通过两种方式互动,每周五13:05——13:50,听众通过直播热线0851—85986946参与节目,关注“爱聆听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搜索“爱聆听工作室”拼音首字母也可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