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在“2025数博会·DATA之夜”上,来自政、产、学、研、用的中外嘉宾,以数据为钥,窥见具身智能这扇未来之门背后的生活变化与产业变革。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演进的重要方向,需要高质量多模态场景化的海量数据,为其提供训练智能体的‘营养基’、优化行为的‘校准器’。数据,作为必须夯实的基础工程,迫切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打破壁垒、汇聚智慧,促进数据共享、技术交流、需求对接与成果转化,从而在技术革命深刻重塑的时代共同赢得发展机遇。”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在活动上表示。
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快速崛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
“随着算力设施广泛部署、智能算法迭代、社会需求增长,具身智能将在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家庭服务、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场景持续落地,深入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孕育出新业态、新模式。”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指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入未来产业培育范畴;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分别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及各类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推动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会极大的提升,而政府能够给予数智化转型落地场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江小涓表示,当前,中国AI应用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数智化时代,数据+AI成为创新的重要资源,重新定义了创新链条上各方的交互方式和地位作用,带来创新方式及创新组织的重要变化。
“AI本质上是数据驱动的智能,数据为体,智能为用。就像燃料与火焰的关系一样,燃料越多、越好,火焰就越旺。”在北京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梅宏看来,AI的角色,过去是工具,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仍应定位于“人类的工具”,可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但不能脱离掌控,更不能主动“让位”。
当前,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发展边界。随着算力设施广泛部署、智能算法迭代、社会需求增长,具身智能将在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家庭服务、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场景持续落地,深入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孕育出新业态、新模式;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投入巨额资源开发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具身智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