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坐拥一座“玻璃富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达3.28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66%。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凯里市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精心打造玻璃产业园,正逐步构建起一条从矿石采选、玻璃制造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玻璃产业园(部分)航拍
在凯里市万潮镇的石英砂矿区,矿车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开采出的优质矿石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仅10公里外的玻璃产业园。凯里市凯庆矿业有限公司矿长李雪江介绍,这里的石英砂含硅量高达98%左右,同时含铁量低,是制造高透明度玻璃的理想原料。
凯里市凯庆矿业有限公司矿长 李雪江
目前,玻璃产业园已聚集了8家矿石采选加工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矿石价值,园区去年成功引进了一家石英砂提纯企业。该企业新建的百万吨级提纯生产线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精制砂产值比普通物理砂翻了近两番。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徐碧全表示,他们运用氢氟酸、草酸等工艺进行深度提纯,产品能稳定满足下游企业对铁、钛等元素含量的严苛要求(铁<110ppm,钛<200ppm)。此外,企业正与贵州大学紧密合作,研发液晶玻璃用砂等高端产品,目前实验已取得关键性突破。
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徐碧全
经过提纯的精制砂,随即被送往园区内的玻璃制造企业。去年落地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日熔化量达7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已成功点火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规划48.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60亿元大关。公司总经理孙波坦言,凯里市政府为企业配置了本地矿产资源,大幅降低了原料运输成本,形成了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当地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上始终非常到位,这是我们坚定扎根凯里、长远发展的核心信心来源。”孙波告诉记者。
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波
在产业园内,浮法玻璃原片完成生产后,继续进入下游深加工环节。凯里市明润建材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深加工企业,专注于生产钢化玻璃、彩釉玻璃等产品,近期正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着力将产品销往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公司销售经理廖海斌告诉记者,“深加工玻璃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享受零关税待遇,经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越南等地的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凯里市明润建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廖海斌
凭借资源优势和全链条布局,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已成功吸引20家玻璃制造关联企业集聚。今年1至6月,开发区玻璃制造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同比增长23.29%,占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18%。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局局长王辰城表示,园区将瞄准更高附加值领域精准发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针对汽车玻璃、电子玻璃、医用玻璃等高端细分品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完善玻璃产业生态,同时持续优化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流支撑。”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局局长 王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