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完成98.4万辆和9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3.8%。目前,吉利贵阳基地已具备了纯电动SUV、燃油SUV和MPV、甲醇轿车等车型生产能力,本地化配套率也在同步提升。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位于西南腹地的吉利贵阳工厂如何应对?本台记者采访了吉利汽车贵阳公司制造总监张光亮。
贵州台记者卓越:为什么银河E5会选择在贵阳基地进行量产并且发布?
吉利汽车贵阳公司制造总监张光亮:首先这款产品在贵阳基地生产,是集团一年之前就规划的,考虑到贵州省这几年新能源产业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地完善,电动贵州的政策加持,所以把银河E5这款产品放到贵阳来生产,让贵阳基地的制造产能迅速地释放,带动更多生产企业来贵州落户做配套,整个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作为深耕西南市场的重要战略基地,把贵阳基地做起来,能够更好地开拓西南甚至全国的市场,银河E5发布上市成功之后,对我们整个品牌的推广也是起到了相当大的提升作用,未来贵阳基地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
贵州台记者卓越:对我们的制造技术要求也更高了。
吉利汽车贵阳公司制造总监张光亮:越来越高,银河E5的不断上量,集团会倾向于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贵阳来,也包括技术的,包括管理的,针对纯电车,从动力电池部分的生产,一直到整个输送链的运输,针对动力部分检测专项部分的设备升级和改造,基于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加信息化系统,三位一体的这种整合,目前整个产线的智能化的程度,已经在行业内同级领先的水平,每一辆车上都有一张射频芯片,对整车的信息读取,让工厂大脑知道我这是台什么车,什么样的配置,需要装配什么样的零部件,迅速地处理完这些信息,交由物流系统去备料,然后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就会配送到相应的装配工位,提高了效率,提高防错的能力。
贵州台记者卓越: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提升计划?
吉利汽车贵阳公司制造总监张光亮:未来一年主要想把焊装领域,通过国产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我们贵阳基地的理念就是大数据跟传统制造业融合,按照世界一流智能工厂的标准来建的,把供应链尽量做到本地化,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