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家姑娘头戴银饰
身着百鸟衣翩翩起舞
来黔东南州
看苗族古瓢舞
妥妥的视觉盛宴
2021年
苗族古瓢舞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古瓢舞也叫“苗族瓜瓢舞”,渊源久远,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达地乡也蒙、古月和丹寨县的雅灰、榕江县的摆贝等地。
图源:云上丹寨
图源:多彩贵州文化云
在丰收时节和苗家节日之时,男子身着盛装,女子身着“百鸟衣”,男子在前边拉古瓢琴边跳,女性则排成一字形,呈逆时针方向,踩着琴声起舞,共庆丰收和节日的喜悦。
除了苗族“跳洞”
黔东南州还有这些非遗
↓↓↓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国家级】
舞龙嘘花是黔东南州台江县特有的庆祝元宵节的活动,有上百年的历史。
图源: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图源: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图源: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陈冶 摄
图源: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吴大平 摄
所谓嘘花,就是人们用自制或买来嘘花筒对龙嘘花,舞龙者赤裸上半身,在绚烂火花中跳跃、旋转,在火花四射中举着龙灯前进。
2021年,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抬官人 省级】
“抬官人”,侗语称“掂宁蒙”,是侗家一项极富民族特色的新春传统活动,流行于黔东南州地区。
图源:肇兴旅游度假区
“官人”一般由侗寨里2至5岁的小萌娃穿上节日盛装装扮,而且基本上都是两位,代表好事成双。他们坐于马轿上,由村民抬着在村子里巡游,并有化着奇怪的妆的随从跟着队伍行进。
图源:贵州画报
“抬官人”活动已传承了300多年,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图源:肇兴旅游度假区
2025年,“抬官人”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思州石砚制作技艺 国家级】
思州石砚,因黔东南州岑巩县古称思州而得名,古称金星砚,是中国八大名砚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思州砚材源于岑巩县八景之一的“星石潭中”,取回的石头要堆放在户外至少一年以上,才能使用。因为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后的石材,才能保证制成的砚台百年、千年不坏。
图源:黔东南微报
书圣王羲之,大文豪苏东坡、清康熙帝等都对思州砚情有独钟,用其挥毫泼墨,书写出千古华章而流芳百世,使得思州石砚更加弥足珍贵。
图源:黔东南微报
2021年,思州石砚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节假期
带着一颗充满好奇和敬畏的心
走进黔东南州的非遗世界!
部分资料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云上丹寨、多彩贵州文化云、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肇兴旅游度假区、贵州画报、黔东南微报等。
实习编辑: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