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的贵州,文化之触达,人的趣事,艺之逸闻,皆在余的贵州札记。
当你驻足于一件苗绣时,会为它的靓丽惊叹,如果你就此一掠而过,那就太遗憾了。苗绣的美,决不仅是感官的,浅表的,苗绣是一页页天书,你得慢慢读,细细品,才能领略其美丽蕴含的神奇与神圣。
近二十年前,我们做过贵州民间美术遗产普查,苗绣、蜡染、织锦、苗装都是重头。普查让我们得出科学判断:苗族有一百多个支系,服饰各异,各美其美。绝美的苗绣和用其制作的霓裳羽衣不是诞生在平坝子、水边上,它的老家,都深藏在崇山峻岭中。
歪梳苗(黄震摄影)
苗绣生动的纹样有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信仰图腾、英雄史诗、迁徙路线、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苗绣中用方框的城池纹记载了苗族悠久的历史和故事。还有些纹样记载了苗族古代往西南迁徙所经过的大大小小的江河。
城池纹
城池纹
在生活非常贫瘠之地,绣娘们是如何学艺的呢?花溪苗绣的非遗国家级传承人王启萍,是采摘火麻叶子,用牙齿咬出印痕来学绣纹样。黎平的剪纸大师杨金秋,则用树叶来充当纸张学习剪纸,用树枝蘸烂泥来学绘图案。
国家级苗绣传承人王启萍(左)
剪纸大师杨金秋
当年,我们曾经跋山涉水去过剑河展留,那里是锡绣的故乡。绣娘们用极薄的锡片剪成细丝来做线刺绣,绣片实沉而熠熠生辉,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
锡绣
施洞的破线绣将一根丝线细分成数股,鲜皂荚捋过,瞬间嬗变,丝丝光洁秀雅。用它来做的绣品,细腻生动,与众不同。
破线绣
破线绣、辫绣、贴布绣
破线绣衣
清水江畔破线绣盛装(黄震摄影)
堆绣是最难做的绣品。先要将绸缎折成带尾的三角形,由里向外堆叠,不断堆叠拼成各种纹样。单是要将那些小三角做得一模一样,就颇为不凡。一件盛装的制作,常常要花费数年的功夫。这也是绣娘的骄傲和乐趣。
堆绣
百鸟衣则是将蚕吐成平板的丝做底,在上面刺绣用作鼓藏服。
板丝绣百鸟衣纹样
百鸟衣
百鸟衣
百鸟衣(黄震摄影)
百鸟衣局部
每一种绣法,都是绣娘们极尽心力之作。她们爱美、追美,直至唯美。绣娘们传承的,是苗族历史文化中最美的东西,这种美,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精华。
花苗绣娘刘丽在介绍挑花服饰(邢乐摄影)
传统苗绣是一种综合艺术。从种棉养蚕开始,纺线、缫丝、织染、剪纸、刺绣、缝纫,每一步都有民间的艺术规范,都有美的选择。
绉绣、贴布绣纹样
苗绣中传承的纹样并非传统的写实,而是经代代传承铭刻于绣娘心中的苗族神话故事,那超现实的想象颇具现代派的意蕴。我见过的传统衣饰上,绣娘会将人物和动物的肠子绣出来。因为传说一身灵气都隐匿在肠子里,绣娘们不会忽略。它在施洞古老的苗族盛装上,有着完美体现;而在当代传承链中,这一纹样几近消失。我们在做普查时,也曾将此作为判定绣品年代的标准之一。
破线绣 肠子的灵气
苗族服饰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大英与她的孙女袁龙艳身着小花苗盛装(黄震摄影)
来自纳雍的苗绣非遗传承人熊丽(左)在画蜡染
苗绣的色彩非常丰富,素雅的、艳丽的都有充分体现。过去的皇家专用色黄色,绣娘们运用自如并无禁忌。苗族女性特别有“他者”的审美眼光,她们着盛装互相欣赏,非常重视身后的装饰,衣背是其审美重点之一。
花溪挑花(邢乐摄影)
衣背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节日的省份,节日总数有一千多个,苗族的节日尤其多。节日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盛装的展示。过节时,人人都是节日的主人公。女性都要把自己从小到大最杰出的创造展现出来,苗族的节日不展现苗绣,是不可想象的。
黔南苗族
身着盛装的花苗女子
黔东南苗族盛装
丹寨苗族盛装
经过多年民族大团结的实践,一个民族的节日,周边的其他民族都会前来参加,各民族女性都来展示自己的盛装。苗族的节日,就是以苗绣为主色调的,各民族服饰绚丽的百花园。
将苗绣引入文创产品,是我们传承非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创作出了一批令人惊艳的产品。绣娘们和设计师们继续强强联手,定能创造出大美苗绣的艺术品。
注:除标明摄影作者的外,其余皆选自《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