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丨彝族铃铛舞,舞出穿透岁月的震撼

动静原创赫章融媒
1755586200
动静原创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年一度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贵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文艺盛会。为全面呈现我省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动静号倾力打造《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专题,邀您共赏民族文化魅力!

铜铃轻响,摇曳往昔。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彝族铃铛舞是彝族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它保留着原始的风貌,是彝族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

铃铛舞,在彝语中被称为“恳和呗”——“恳”是向逝者告别的深情,“呗”则是生命跃动的姿态。在最古老的时期,铃铛舞就是祭祀舞,后期才演变为战马祭祀舞。

后伸,下蹲,转体,移动,跳跃。表演者以腰为轴,摇动铜铃敲击鼓点,灵活地在腰部上下左右摇动铜铃并挥舞彩带,通过规律抖动,发出强烈而有节奏的声响。

战马嘶鸣,时代变迁。铃铛舞就这样从远古祭祀的篝火旁缓缓走来。如今舞台上的每一次铃响和每一个转身,都是对先祖的追忆,对生命的礼赞。

场地要求简单,动作难度不高。彝族铃铛舞在长期的积淀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时可舞,人人可舞”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精心改编后的舞蹈音乐更为活泼灵动,服饰更加绚丽多彩,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近年来,赫章县把彝族铃铛舞“阿西里西”搬进了校园,让民族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学生们触手可及的文化滋养,越来越多的学校融入彝族铃铛舞的学习和表演。

而这场有关岁月的流动图腾,还在继续。


视频来源:赫章融媒

策划/记者:李文玉 陈春志 谢显荣

编辑:刘虹艳

二审:汪华

三审:闵罡

记者

代丹妮

编辑

代丹妮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罗婧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