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磷矿资源丰富,储量全国第三。从磷矿中提取的磷、氟等产品是新能源锂电池的重要原料。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据折算,全国平均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装载了贵州出产的磷元素。净化磷酸、无水氟化氢等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磷化工产品,正助力贵州在磷系新能源材料方面实现新突破,为“电动贵州”建设开辟新赛道。
这两天,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首批4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实现了贵州省内六氟磷酸锂产能从无到有的突破。
贵州磷化集团开泰公司副总经理 李涛
贵州磷化集团开泰公司副总经理李涛说,这个项目主要就是把无水氟化氢资源转化,形成高附加值的电解质产品,下游主要为电解液配套。
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产业链中电解液的核心材料,技术门槛高,对原料的品质要求高。而原料中的无水氟化氢,正是贵州磷化集团的拳头产品。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已经在国内建立6大无水氟化氢生产基地,年产能约22万吨,供应能力全国前三。
贵州磷化集团氟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包立华
贵州磷化集团氟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包立华表示,公司用氟硅酸为原料,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为集团的六氟磷酸锂装置提供足够的原材料,为新能源板块提供保障。
除了无水氟化氢,贵州磷化集团的另一个拳头产品净化磷酸也在为“电动贵州”提供保障。净化磷酸是磷酸铁锂电池前驱体的重要原料,作为全球最大的净化磷酸生产企业,贵州磷化集团产能全球第一,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成套湿法净化磷酸工艺技术的企业。2023年7月,位于息烽的贵阳开磷化肥公司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投产,该项目实现了将磷酸从初级产品转化为高端新能源电池的材料。
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谢敏尧
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敏尧说,目前省内的新能源电池行业,主要都是用公司的净化磷酸。这个项目投产之后,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产能已经达到了200万吨,在全球遥遥领先。
上游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和产业配套让中游的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开足了马力。息烽年产3万吨磷酸铁项目,最近一直保持稳定生产,平均每班可产出40吨磷酸铁,产品最终供应宁德时代等企业。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吴树聪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吴树聪介绍,公司已建成投产的有4个项目,现在在建有4个项目。磷酸铁产量2023年前10月有2.6万吨左右,同比实现了翻番。
与此同时,贵州磷化集团还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正在建设的息烽2万吨电池回收项目,是全省第一条全要素电池回收线,预计近期投产。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息烽2万吨电池回收项目经理 聂建军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息烽2万吨电池回收项目经理聂建军表示,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废旧电池回收,项目分成三个板块,一个是干法线,一个是湿法车间,另外一个是碳酸锂车间,建成后磷酸铁的回收率能达到90%,碳酸锂的回收率能达到93%,在同行业属于比较领先的水平。
目前,贵州磷化集团正在打造从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到电解质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 盛国臣
贵州磷化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盛国臣说,公司在新能源板块有比较优势,第一个是资源基础优势,比如净化磷酸、无水氟化氢;第二有产业配套的优势,公司除了磷化工、氟化工,还有煤化工、氯碱化工;第三有园区的配套优势。全部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在“十四五”期间能达到470亿元的产值,为“电动贵州”贡献力量。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