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民族大学:扛起使命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眼新闻
1733385660
积分商场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其中,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近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是该校第7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单位表彰。

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项目15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地方条例、规划70余项;

倡导发起“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联盟”,推动常态化联动共建,形成服务决策咨询合力;

打造“亲亲石榴籽”特色育人品牌,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俯瞰图

作为新中国创建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贵州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深度服务贵州和民族地区发展。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省委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初步实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教育教学转型布局。

“我们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建团队、谋方向、作规划,教学、科研、咨政一体推进,把高校职能职责与服务党的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在推动自身建设的同时,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褚光荣说。

聚焦立德树人 增强铸牢教育实效

制作中秋月饼和小灯笼、拍摄制作Vlog、手绘海报……在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系主任、教授吕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堂上,学生们常能收获“惊喜”。

“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课,吕老师会准备很多特别的教具,并能结合我们的专业特长来授课,既生动有趣,又印象深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生秦博说,这门课程让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图书馆景观

聚焦立德树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贵州民族大学率先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全省第一家开课全覆盖本硕博和预科学生的高校,课程累计覆盖8125人。

“教学团队在教学上持续探索、不断改革、努力创新,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型学习、文化体验、场馆教学、主题教育、课外实践等教学方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吕超说,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学生教学评价结果稳定在98分以上。

学校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之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验班”,连续承办贵州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备课会,承办2024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推广使用师资培训班。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上制作迎中秋小灯笼

同时,聚焦国家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学校积极筹备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和二级学院建设,并以社会学重要学科为牵引,民族学特色优势学科为抓手,交叉学科和理工科为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序重塑学科布局。

聚焦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完善专业结构,优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专业建设引导,学校学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民运会获5个一等奖,实现贵州省历史性突破;代表贵州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并受邀登台央视春晚直播;瓷器作品“浪漫时节”随神舟十号飞向太空。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说,学校历来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负责,依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现已建设起一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领衔、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师资队伍。

聚焦阵地建设 打造专业研究中心

在岗教职工及聘请的核心研究员共计39人、联动校内外相关专家近200人……作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研究队伍。

中心成立以来,锚定实践导向型高校智库建设目标,着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建强一个中心”上下功夫,围绕理论、政策、实践不同维度,系统服务党的民族工作,产出一系列丰硕成果。力争将中心打造成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融科研、教学、咨政、宣传、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业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展

中心主任由学校党委书记褚光荣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民委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郝亚明教授担任。团队紧紧围绕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教学、科研“两个阵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两个基地”的建设目标,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咨政建言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工作成果。

2024年起,中心全面承担全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为下一步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作积极筹备。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在民族风情文化节体验民族乐器

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同时,中心还承担全省省级宣讲员的选拔、培训、监督、考核、执行等工作,在各环节严格规范流程和制定评价标准。截至目前,已组织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29场次,宣讲对象达7622人次。

“接下来,中心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写实写亮教学、科研、咨政、宣传、培训五篇文章。持续优化民族学学科建设、建立一套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研究民族事务治理经验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持续承担巩固拓展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成果的重任、打造服务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师资团队。” 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锐说。

聚焦国家战略 深化科研咨政服务

专题讲解、集中授课、现场教学……10月初,在贵州民族大学举办的台江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上,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们收获满满。

持续深化校地协作,将高校的理论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地方的资源优势和实践优势相结合,这是贵州民族大学助力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的生动实践。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高校在民族地区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担负着特殊使命。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聚焦国家战略和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所需,主动在科研和咨政上深化服务,并取得务实成效。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社团展演

学校获批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项目150余项,立项《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等5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地区国家化进程与民族交融史研究》等10余个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成为全省唯一连续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高校。

主持或参与制定地方条例、规划70余项;在《民族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向”等论文200余篇;《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课程资源获评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优秀示范教学视频。《优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与社会氛围发挥好航标作用》《关于进一步做好各族青少年夏令营交流计划的思考与建议》等相关建议被国家相关部委文件采纳。

同时,学校与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等相关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承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编纂工作。该史料汇编工作由国家民委组织安排,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牵头成立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领导小组,贵州民族大学牵头负责具体编纂工作。目前编纂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完成219万余字文稿。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各市(州)合作,协助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目前,已与黔东南州等多地联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以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对基层民族事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聚焦实践育人 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加入石榴籽青年宣讲团三年,我在字字宣讲中领悟民族政策真谛,在句句问答中见证民族团结之花绽放。”10月30日,贵州民族大学石榴籽青年宣讲团宣讲员韦平兄这样感慨道。

韦平兄是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大三学生,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他所说的石榴籽青年宣讲团,目前共有97位宣讲员,有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

贵州民族大学石榴籽宣讲团进行主题宣讲

“在宣讲过程中,宣讲员也会加入少数民族语言及民族歌舞来点缀,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理论宣讲更生动有趣。”韦平兄说,一场场宣讲让他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各种宣讲技巧有了更深的学习和理解,这是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2023至2024年学年,石榴籽青年宣讲团深入基层党支部、学院、社区、民族地区等,共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45场,累计覆盖3470余人次。

民族高校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面向群众讲好民族团结生动故事。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有形、有感、有效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寓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一家亲”,打造“亲亲石榴籽”特色育人品牌,累计2年荣获贵州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队荣誉称号。

“学校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贵州民族大学团委溥丽华老师介绍,2021年以来,学校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为牵头人,打造“青青石榴籽青年行动”,并成立“石榴籽青年研究工作室”,设计民族团结进步卡通形象,发表青少年研究论文、党团史研究等论文10余篇,获批省委组织部好课程1项。

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学生宣讲团在苗岭山寨进行“三下乡”实践

加强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学校积极承办“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和全省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

同时,鼓励师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类服务。以交流、研讨、实践、服务为主要宗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生中播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种子。

近三年来,学校共组织283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30余个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 n”品牌项目成为贵州省唯一荣获团中央2023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的特色项目、目前已经晋级第七届全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学校推普工作研究报告获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