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报告看经济,报告含“经”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避暑经济、演艺经济。其中,首发经济和银发经济对标中央经济工作会,避暑经济是贵州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而“演艺经济”则是首次写入报告。
过去一年,全国演艺市场持续火爆。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达到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观众人数17618.16万人次,同比增长2.95%。
此前省委经济工作会明确,“贵阳、遵义等地要市场化举办演唱会、音乐节”。这项要求在贵阳市的两会上被深入讨论;而在遵义,《伟大转折》剧目、杂技秀《绮境》等文旅演艺正成为文旅“新IP”。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演艺经济的重视和谋划。2024年贵阳贵安共开展路边音乐会、音乐节及演唱会等演艺活动661场,三场大型音乐节票房收入超8500万元。我们已经尝到了演艺经济的甜头。”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正春说。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正春
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演员、组织人资部副部长肖倩告诉记者,去年,遵义引进了票房较高的大型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觉醒年代》。“我们打造的杂技秀《绮境》从7月份上演以来,演出票房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共演出了115场。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引进凤凰传奇等演唱会,打造红色杂技剧,把汇川艺术中心打造成演艺新空间。”
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演员、组织人资部副部长肖倩
“去年我们做了贵州最大的音乐演出现场,全年演出100多场。基本上每年产值在一个亿左右。新的基建设施贵州未来户外音乐演艺的综合体,把更多的全国音乐人带到贵州。”贵州大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谈光辉说。
贵州大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谈光辉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高品质的演出活动会吸引更多游客,延长驻留时间,拉长消费链条。去年,贵阳4场大型演唱会累计吸引近13万省外观众,占观众总数的74.2%,带动本地消费超6亿元。而这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生态圈,票务、餐饮、交通、住宿、旅游等都被串联起来,激发出巨大的跨省旅游消费潜力。
“让音乐‘流量’变身旅游‘客量’,2025年,我们将拓展更多中小型演艺场地;招引国内外知名艺人和公司到贵阳参加和举办演艺活动,打造‘西南重要演艺市场’。”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正春说。
贵州省委党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郑东升告诉记者,演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强烈的产业链联动性,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我们贵州来说,就是要锚定演艺经济释放的叠加效应,避免同质化,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市场培育、消费环境等基础工作,推动贵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郑东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