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8月1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学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地理学野外联合实践教学高校联盟、教育部全国地理学联合实习虚拟教研室、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参与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在湖南、贵州和广西三省举行,实习主题为“城湖山江海 寻道湘黔桂”,实习路线跨越湘黔桂三省(区),总行程约2500公里。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7个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地理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等全国50余所主要地理学高校200余名师生参加实习。
启幕——湖南师范大学
7月29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启动。湖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全国大学生地理学野外联合实践教学高校联盟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等有关领导,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俞立中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原党委书记惠泱河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国家督学、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小娟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杨胜天教授等特邀嘉宾出席开幕式活动。7月29日上午至8月2日,湖南段野外实习在长沙、岳阳、张家界三地相继完成。
参与开幕式的人员合影
间奏——贵州师范大学
8月2-7日为贵州段实习,由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贵州喀斯特山地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办,途经武陵山区、大娄山区、乌蒙山区、苗岭等地区,横跨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行程约1200公里。
迎接——湖南花垣县至贵州湄潭县
8月2日中午,湖南段实习任务在“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圆满完成后进入贵州段。在湖南省花垣县行进至贵州湄潭县的大巴车上,陈正山高工通过在线会议向全体师生介绍了贵州的地质背景、地貌格局、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产业结构等总体概况,让大家对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广斌教授带队到花垣县迎接实习队伍
遵义湄潭——茶产业发展与红色文化考察
“中国茶业第一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田”的湄潭县,成为贵州段实习的起点站。8月3日上午,实习队实地考察了湄潭县乡村振兴示范点龙凤村、金花村茶海,了解了贵州特色农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茶旅融合发展,助推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径。在湄潭茶工业博物馆、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及古建筑,溯观了我国茶产业文化发展历程、浙大西迁的曲折历史与办学成就,真正领悟“求是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湄潭茶基地合影
讲解老师合影
茶工业博物馆参观 浙大西迁陈列馆参观
8月3日下午,实习师生亲探红色圣地——遵义会址,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践悟了伟大长征精神,激发了师生专业学习使命感,立足红色文化育人,讲深、讲透、讲活高校红色文化“大思政课”。
遵义会址参观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实习
享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寰胜地瑶池景境,始信天宫在人间”美誉的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是贵州段实习的第二站。8月4日,实习队伍走进集“大、奇、全、美、贵”奇幻瑰丽于一身的中国溶洞之王——织金洞,深入学习了织金洞地质公园形成演化的“前世今生”、岩溶洞穴发育的水文地质构造、洞穴沉积物成因及其在第四纪地质环境及古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科学价值。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欢迎仪式与中期分组汇报
位于长江、珠江分水岭(花溪段)的花溪大学城,是本次实习的第三站。8月5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贵州段)欢迎仪式在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东区会议中心举行。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瑾对与会领导、嘉宾和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学校要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质’人才支撑。教育部地理学科类专业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地理学野外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向贵州师范大学举办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活动表示祝贺和感谢,并动员号召同学们要珍惜跨区域实习机会,发扬传承老一辈地理人吃苦耐劳、创新协作精神,不仅要深刻理解地理学的博大精深,更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刘瑾副校长致辞
郑祥民教授发言
贵州师范大学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敬安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周忠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水库生态环境特征与研究展望”“中国南方喀斯特与地理学学科发展”的专题学术报告,并在专题报告会后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了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拓展了学生的学术前沿视野,激发了学生开展野外探索求证的兴趣。
8月5日下午,12个实习小组针对在贵州阶段性考察实习中观察的地理现象与发现问题开展中期汇报,各组指导教师进行精彩点评,指出了各组报告中的亮点与不足,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为及时调整优化实习安排和提升实习质量提供支撑。利用汇报结束后的短暂休息时间,实习队伍还考察了青岩古镇,就如何传承与保护屯堡文化开展了研学思考。
关岭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实践基地考察
位于花江大峡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实践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简称关岭站),为贵州段实习第四站。
8月6日,实习队伍参观了关岭站的“水-岩-土-气-生”野外观测实验场,重点考察了花江大峡谷的形成演化过程、地质地貌结构,以及石漠化成因、空间分布、治理措施、治理成效,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让他们对地理学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关岭站,实习师生还见证了“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教学联盟理事单位”“教育部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联盟理事长、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地学类协作组组长郑祥民表示,华东师范大学领衔组建涵盖地理学科的5个拔尖2.0基地、7个国家理科基地和40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全国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于2022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非常不易,该授牌是对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发展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今后要履行好义务和责任,加强学科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切实挖掘实习资源的育人功效,切实提升联合实习的教学质量,切实构建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新标杆,面向“拓围、创新、共享”多元化教研产出,构筑我国地理学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高地,持续助力地理拔尖人才培养。
罗甸大小井——喀斯特地表地下“二元”结构与“FAST”国之重器布局考察
在贵州喀斯特景观分布最密集、世界罕见三叠纪“大贵州滩”,实习队伍来到贵州段的终点站。8月7日上午,实习队伍在了解大贵州滩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演化的基础上,认识了喀斯特上升泉——罗甸大小井的地质成因,厘清了“Krast”地理环境与“FAST”大国重器选址的关系,强化了对喀斯特地表地下“二元”结构的理解,增强了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此后,郑祥民教授对整个贵州段六天实习过程点滴进行总结,并对后续广西段实习提出要求。
罗甸大小井全貌
8月7日上午,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贵州段在罗甸圆满结束,实习队伍继续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考察实习。
贵州师范大学与南宁师范大学的交接仪式
闭幕——南宁师范大学
8月7日下午-11日,实习在广西乐业—百色—崇左—钦州—防城港—南宁等地相继举行。8月12日在南宁师范大学(明秀校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总结,圆满完成实习核心任务,并举行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闭幕式。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联盟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蒋卫国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忠教授,南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侯代忠教授、教务处处长覃城阜教授、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院长胡宝清教授,以及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承办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党委书记黄胜敏主持。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周忠发教授、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卢远教授先后代表3家承办单位分别发言,对中国地理学会、兄弟高校及指导教师等辛勤工作表达感谢,并诚挚邀请实习师生情谊不移、后续学缘。覃城阜教授宣读了本次36名卓越实习生、90名优秀实习生、56名优秀指导教师表彰名单。
张国友研究员、郑祥民教授分别对本次实习进行总结点评,对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3家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密切合作、周到保障等表达感谢,对荣获表彰师生的优异表现予以肯定。张国友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地理学学科的演进,未来地理学将走向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和生活的地理学,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维度立体化、研究尺度多样化、研究方法多元化和集成化、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这些趋势对未来地理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祥民回顾了全国理科基地联合实习十五年来建设历程成果,强调了地理学的经世致用价值,培养优秀拔尖地理人才的学科情结、家国情怀,以及加快地理学科建设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本次实习不仅是知识的收获、眼界的开阔、友谊的结识,更是一段美好的人生回忆,并倡议参与师生各自回校后将本次实习经验与收获体会等开展广泛宣传分享,将联合实习活动不断传承和发展。
侯代忠教授总结讲话指出,本次跨越湘黔桂三省(区)2500公里的联合实习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实习的平安、圆满成功得益于指导单位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更得益于3家承办单位的凝心聚力和精心付出,真正体现了地理人经天纬地“大格局”、无私奉献“大情怀”、做大做优“大事业”的信念与决心,本次联合实习将有效加强全国兄弟院校共谋发展,推动地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理教学发展同频共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从地理科学视角,深入认识了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国家战略需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地理学人才培养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引领地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将以第十五届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为契机,深耕“地理学”学科特色,服务区域战略需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加强与全国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单位之间的互鉴与合作,持续围绕野外实习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品牌化实习线路规划、规范化管理评价体制、协同一体化思政育人机制等方面,打造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育人新模式,为培养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的“新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