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毕节:刺梨,破解“土地癌症”的“黄金果

动静原创
1758176748
动静原创

时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西冲社区的2000余亩刺梨进入采摘期,村民们一筐一筐地搬运着小“金果”,一派喜悦的丰收场景。

毕节,曾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占比达73%,水土流失一度让“种啥啥不成”成为常态。而如今,近30万亩刺梨在石缝中扎根,筑起了绿色屏障。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在毕节,人们开荒种地导致大量水土流失,曾经不少地方成为“石头裸露、十地九荒”的喀斯特山区。

毕节市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5亿元,规划治理面积2900余平方公里,将恢复林草植被作为核心,在石漠化区域种植刺梨、樱桃、李子等,重建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曾经的石漠化荒山因一种“黄金果”而焕发新生。

在大方县鼎新乡五一村,3000亩刺梨取代了传统玉米地,昔日“石头山”变成了“生态银行”。

村民高守全看着挂满刺梨的山头说到:“以前这山上全是石头,一下雨就滑坡!现在种刺梨,树长高了,水也留住了,连空气都变清新了。”

从石漠化荒山到“刺梨金山”,毕节用一颗小果子证明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可以同频共振。截至2025年,毕节刺梨产业已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带动8家企业、2500余人就业,真正实现“石缝生金、绿富同兴”。 

通讯员:罗大富

记者

何璇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李柏杉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