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近年来白酒行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之一,“酱酒热”被业内看作是白酒产业的一次重大结构调整,是改变白酒品牌、品类、风味、价格等格局的一次变革。
当前,随着白酒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酱酒未来将如何发展?2月26日,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2023-2024年中国酱酒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酱酒产业发展作出了分析解读。
权图
酱酒产业2023年度数据披露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5万千升,同比增长7.1%,约占全国白酒总产量449.2万千升的16.7%;实现销售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产业利润约940亿元,同比增长8%。
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参照“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2023-2024年度酱酒产能75万千升中,含坤沙、翻沙和碎沙三种工艺酿造的酱香基酒。其中,优质酱酒(坤沙基酒)产能约45万千升。
作为中国白酒行业中的龙头品牌,茅台无疑是酱酒头部化进程的最大推动力。据茅台股份披露,2023年,茅台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17.20%;预计实现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17.2%左右。
除茅台之外酱酒的两大头部品牌,四川郎酒和贵州习酒2023年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关于酱酒第二之争仍在继续。同时,贵州国台、贵州珍酒两家主流企业营收约在50-70亿元之间。贵州金沙窖酒厂、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两家重点企业营收约在15-25亿元之间。此外,广西丹泉、湖南武陵、仁怀酱香酒、贵州酣客君丰、肆拾玖坊、岩石股份等多家二线酱酒企业2023年销售回款均超过10亿元。
(特别说明:此报告中所有涉及到酱酒部分的行业和企业数据,均由权图酱酒工作室独立跟踪、采集和统计。由于统计口径和披露机制的原因,部分数据可能和实际存在一定误差。)
白酒产业周期和酱酒产业周期
2023年白酒产业处于调整周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权图酱酒工作室表示,从需求端来看,白酒行业进入新周期。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社会购买力不足,导致消费紧缩和消费降级,白酒作为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白酒产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和结构分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浓香头部化、酱香品牌化、清香大众化、其它香型特色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同时,产业朝优质白酒产区快速集中、优质白酒供给逐步饱和、中低端白酒产能过剩,白酒市场内部竞争压力剧增,白酒行业进入内卷时代。
基于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和消费大盘的不确定性,权图工作室认为,本轮白酒产业的调整会持续较长时间,并具备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但头部白酒品牌红利和酱香品类成长是我国白酒产业的两大战略级机会。
与此同时,我国酱酒产业仍然处于品类整体增长和品牌强分化共存的发展阶段,酱酒产业目前呈现出集中度差、品牌分化快、市场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无论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来看,都还没有达到产业饱和和市场饱和。
权图酱酒工作室预测,酱酒产业规模未来十年占据我国白酒市场50%以上份额是大概率事件,酱酒产业未来20年仍然具备很好的成长性。
产能提升 整体市场供需分析
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23-2024生产年度,全国酱酒实际产能已经突破75万千升。其中,优级酱酒(坤沙级)达到45万千升左右。按目前行业扩产的进度来看,2030年前,我国酱酒产能可能会达到100万千升。其中,优级酱酒(坤沙级)可能会达到60万千升。
随着酱酒产能的快速提升,酱酒的产能会不会出现过剩?
综合前面几年的酱酒产业报告,权图工作室认为,酱酒总产能在100万千升以内(优级酱酒60万千升以内),酱酒市场的需求和目前的酱酒产能供给达到平衡,整体来看不会出现过剩的情况。
但对企业来看,需要个体分析。对于茅台、郎酒、习酒等主流企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们的利润率和现金流已经实现了自我造血和自我循环;对于国台、珍酒、金沙等上市公司,或具备上市公司背景的主流酱酒企业也没有问题。但对于中小酱酒企业,或背后没有大产业资本的企业就要谨慎研究。此外,企业的品牌张力未来能否覆盖得住自己的产能?贴牌、定制、基酒都没有出路,只有靠品牌酒来销售。如果企业的品牌没有名酒基因,企业也没有做品牌的能力,那就比较危险。
所以,对于酱酒产能会不会过剩的问题。权图酱酒工作室的观点为:大赤水河产区的优级酱酒(坤沙级)和年份优级酱酒不会过剩;中低端酱酒和赤水河产区以外的酱酒会过剩;头部企业的酱酒产能不会过剩;非头部酱酒企业和非品牌性酱酒企业产能会过剩。
而随着酱酒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分化,头部酱酒企业开始下延产品线,伸手到了大众酱酒消费市场。
部分企业开始押宝低端酱酒市场,甚至把主力产品定位到了零售价几十元和一百多元。权图工作室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低端酱酒不是市场寒冬下的救命稻草。我国白酒的主要功能是社交货币,属于聚饮消费,自饮消费占比很低,加之酱酒先天的中高端基因,所以主流酱酒企业的主产品尽可能要往上突破。只有在中高端市场和高端市场,酱酒的品质优势才能得到发挥,企业品牌也才能达到成长。
同时,酱香品类在系列酒上的酿造效率是远远低于浓香和清香的。品牌效率也低于其它香型品类。酱酒企业可以向大众消费市场布局产品,让其变成培育入门级消费者和销售的补充,但不能将主力产品定位到低端酱酒。否则,行业调整一结束,企业品牌再想重新往上做,难于上青天。
长期主义才能穿越调整期寒冬
权图工作室认为,本轮行业调整和前几次逻辑不同,不是短期内能结束的。此次调整主要原因还是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期,消费下行从而传导到了白酒行业。总体来看,白酒需求下滑是本轮行业调整的主要原因。而经济的调整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和逻辑,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好转和反转的迹象。
同时,行业调整恰恰是产业和市场强分化的关键时刻,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必将越来越强,白酒进入存量竞争,酱酒也必将迟早进入内卷时代,部分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的区域白酒企业和中小型酱酒白酒企业势必将快速出清,被淘汰出局。
权图工作室还观察到,部分行业同仁或中小企业主仍保持着以前的思维惯性。但随着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过去成长的路径可能已经变成了未来发展的陷阱。只有深刻体会和洞察未来的社会变化,企业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面对如此局面,头部酱酒企业只要科学决策、战略正确、不自乱阵脚,一定能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从而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中小型酱酒企业则已经到了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要要有底线思维,开源节流,保证企业资金不能断,尽量保证能活下来。
权图工作室认为,酱酒产业不但具备非常良好的资金避险属性,同时还具备较好的成长红利,在诸多产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酱酒这个产业的成长性是非常确定的。
在未来20年,聚焦酱酒赛道,研究和判断清楚酱酒产业的发展路径和财富节点,保持定力至上,打造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一定可以依靠长期主义穿越经济和行业的寒冬。
通讯员:陈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