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为一位长期受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的患者实施了3D打印全距骨假体伴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该技术在贵州尚属首例。
据了解,这位患者已有20多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并出现双侧踝关节渐进性疼痛及内翻畸形超过10年,尤其是左侧踝关节,疼痛剧烈且活动严重受限。入院后,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分析,骨科团队确诊其为“双侧类风湿性踝关节炎并左侧距骨坏死Ⅳ期”。
距骨坏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科疾病,通常由于距骨的血液供应血管受损而发生中断,导致骨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死亡。随着骨质的逐渐吸收,距骨会发生囊性病变及整体塌陷,引发显著的踝关节疼痛,并最终可能发展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传统的中晚期距骨坏死治疗方式是踝关节融合术,该技术通过破坏胫距腓关节面并植骨固定,实现关节融合,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会导致踝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使患者行走变得僵硬。
考虑到患者可能面临双侧踝关节手术的需求,以及踝关节融合术后可能带来的不便,贵医附院骨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李江伟、主治医师方舟及骨科团队决定采用更为先进的治疗手段——3D打印全距骨假体及全踝关节置换术。这一技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与患者个体匹配的金属距骨假体,并在手术中将其置换已经塌陷的距骨,从而保留距骨的支撑作用及踝关节的活动功能。
经过手术团队与与假体设计工程师的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假体的设计方案。术中,李江伟主任医师和方舟主治医师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将金属距骨假体植入患者体内,并实施了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有效改善了踝关节的疼痛症状,纠正了踝关节及后足的畸形状态。同时,手术还对患者的前足进行了畸形矫正,解决了其前足内翻畸形及类风湿性跖趾关节脱位带来的转移性前跖痛问题。
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贵州省在骨科足踝亚专业领域迈向了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新时代,也为广大类风湿性踝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3D打印全距骨置换术的应用,避免了踝关节融合术导致的踝关节活动功能丧失,对于可能面临双侧踝关节手术或已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