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树,向下扎根大地汲取营养,向上昂扬生长顶天立地。一圈圈的年轮,是岁月的见证,也记录着中国发展的“枝繁叶茂”。
转瞬千年 宛如初见
透过这盏距今约2000年的青铜连枝灯,仿佛能窥见夜郎古国。
“就感觉像一棵大树,延伸出来的这些灯台就是树枝,十分的精巧,感慨古人的智慧。”正在贵州黔西南州博物馆参观的学生刘映成说。
连枝灯高117 厘米,以树为型,四根灯枝上,均焊铸高、长约3厘米的鹦鹉、孔雀和高尖帽乐人,全灯15条神态各异的龙,是目前贵州境内最高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一件青铜器。
商末周初,青铜文化向长江流域传播,地处牂柯故地的先民,在吸纳中原文化、滇文化、巴蜀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精华后,形成独具特色的夜郎青铜文化。
过去一年,这盏青铜连枝灯辗转全国,参加了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等展览,上百万人争睹它的模样,现在终于回到了故乡黔西南。
“这件文物确实能代表咱们贵州汉代青铜文化的水平。”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说,“同气连枝”的意思就是同宗同源,手足相亲。连枝灯无论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都是一顶一的。“树就是代表生长,实际上它是咱们积极向上,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可以感觉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 龙虎
屹立而上 生生不息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铜仁梵净山的茂林中,生长着来自第四纪孑遗植物——梵净山冷杉。7万年来,它见证并记录着地球的沧海桑田。
“树苗直径1.8毫米到2.26毫米,现在木质化成都很高了,平均一年生长高度可能就是一厘米左右。”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在测量记录培育的梵净山冷杉幼苗数据。
在梵净山脚下的贵州省林科院的温室大棚里,培育着一批特殊的梵净山冷杉。经过多年攻坚,去年10月,科研人员终于培育出第一批1000余株梵净山冷杉幼苗;今年7月,其中120株被送回原生地进行移栽试验。到现在,除了有2株被暴雨冲走,其他均存活。
培育梵净山冷杉幼苗最困难的部分就是种子采集,保证不破坏母树的前提下采果实种植。“我们想探索出哪一个年龄段的苗种比较好,成活率比较高,弄清楚了才能扩大资源量,种群才会慢慢向前发展。”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焱冰说。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杨焱冰
梵净山冷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的特有濒危植物,就这样水灵灵地在原始森林中悄然生长。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机盎然的“小树苗”,也在不断向上探索。
无中生有的“智慧之树”
“第一次坐无人驾驶。”
“造型太酷了,感觉很科幻。”
在贵阳市街头,一辆酷炫的无人驾驶巴士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这款小巴,刚刚获批了贵州省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可以在特定区域为用户提供短距离出行服务。
贵州翰凯斯自动驾驶部署工程师张家辉向记者介绍,这款定位为“城市机器人”的产品,“脑袋”里装着一整套的人工智能AI算法,四周有12个超声波雷达,车上有4个激光雷达,无死角感知检测,并将信息交给“大脑”处理,最终形成智能化的应对策略和行为。
就在上个月,翰凯斯向日本客户交付了一批无人驾驶小巴。十年时间,这家贵州本土公司成长为全球无人驾驶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产品交付到西班牙、美国、印度、韩国等30多个国家。
“我们整个企业的发展,每一款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最后的中断运行,其实都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贵州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各个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成长土壤。”贵州翰凯斯影响力中心负责人汪彪告诉记者。
贵州翰凯斯影响力中心负责人 汪彪
从最初的数据中心集聚,到大数据应用、融合发展,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产业化链条,大数据这棵“智慧树”,正在贵州大地拔节生长、枝繁叶茂、耸立参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穿越古今,在贵州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中,老树历久弥新、新树绿苞初解。在贵阳,登记在册最老的一棵树已经超过了3000岁,依旧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而大数据是贵州“种”下的最年轻的一棵树,正茁壮成长。在贵州,树的定义格外丰富,无论是位居全国前列的森林覆盖率,还是连续八年高速增长的数字经济,这片土地上的一棵棵“大树”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实习生焦建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