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十年守护 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1751602500

作为贵州省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是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军事建筑遗迹之一。自2015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当地通过科技赋能遗产保护、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这座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瑰宝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精准划界,筑牢保护根基。守护海龙屯的第一步是明确保护边界。记者了解到,2014年申遗期间设立的保护界桩为100余根,至去年已增加至400余根。这些界桩清晰地标定了海龙屯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总面积达1288.21公顷(其中遗产核心区160.42公顷)的遗址区建立了明确的“保护圈”。面对保护范围广阔、文物本体裸露、专业力量有限的挑战,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迎难而上。

科技赋能,构建防护网络。为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局组织实施了“九关周边环境整治”、“飞龙关危岩体加固”等一系列保护工程,并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强化监测。实施“飞龙关边坡加固工程”对关键文物点位,如飞龙关独立柱,部署了实时监测设备,每小时采集数据,将位移危险量严格控制在5毫米安全阈值内。同时,在整个遗址区布设多处反射监测点,对重点文物本体实施“周体检”,构建起一张“技防+人防”结合的“防护网。十年来,管理局持续编制《海龙屯监测年度报告》和《世界遗产定期报告》,并严格落实核心区日常巡查制度,严密监控文物本体状况、保护范围内建设活动及基础设施安全。

活化传承,讲好屯堡故事。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利用。海龙屯的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土生土长的“屯里人”葛行,因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了解,自2014年加入申遗工作,十年来从检票员、管理员成长为遗址展示利用科骨干。他常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游客讲解,其清晰的条理和饱含深情的讲述广受好评。“能让更多人了解海龙屯的历史,我感到无比自豪。”葛行说。面对专业讲解员短缺的情况,管理局创新开展“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文化大讲堂”等系列学习活动,着力提升全体干部的研究讲解能力,推动实现“人人都是讲解员”。英语专业的罗艳就发挥特长,主动为外宾提供英文讲解服务,向世界传播海龙屯的价值。

展陈升级,惠及民生发展。为了让遗产“活”起来,管理局对海龙屯陈列展示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增书吧区、拓片制作体验区、文化沙龙区、媒体互动区等互动空间,丰富了游客的参观内容,提升了互动体验感,吸引力持续增强。同时,积极拓展文化影响力,通过影像艺术载体、考古科普漫画展吸引年轻群体,并联合遵义市博物馆、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等单位推出《千年土司的相遇与对话——中国土司遗址历史文化展》,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直接惠及当地百姓。曾在山顶经营农家乐的朱和花响应号召搬迁下山后表示:“申遗成功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山下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日子更有奔头了。”据统计,2024年海龙屯展示中心及遗址区接待游客近18万人次,其中包含多个外籍旅游团。2025年“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1.18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78.4%。重庆游客高佳怡在体验后赞叹:“攀爬36步天梯,沉浸式感受古人对地理环境的智慧利用,令人钦佩。

展望未来,永续传承创新。站在申遗成功十周年的新起点,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吉桃表示:“我们将始终坚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担当使命,守正创新。目标是让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保护利用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焕发其时代光彩与文化活力。”

记者:周国栋 张亚 
编辑:黄明
编审:王钰燕
终审:袁航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