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钵
1987年,贵州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一件东汉铜钵,高度为7.8厘米,口径20厘米。口微外敞,下腹内收,假圈足,足径12厘米。器身有凸旋纹数周,铜钵内底正中心位置,还焊嵌一枚五铢钱。
五铢钱因面文“五铢”二字,又重如“五铢(约3.25克)”而得名。始造于西汉武帝时期,直到隋朝都还发现继续铸造使用,历时七百余年。尽管各时期板式不同,略有差异,但当之无愧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年限最长的钱币。
五铢纹无论使用在青铜器还是陶器上,寓意估计都大同小异,就是象征财富。今天有个形容赚钱的词,叫“盆满钵满”,这话最早是流行于两广一带的南方方言,起源不详。巧合的是,这个方言和今天岭南地区发现的这些五铢纹铜钵,同属百越文化的范畴。贵州交乐汉墓尽管不属于岭南地区,但出土的这种铜钵,受到两广越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