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诸葛亮曾设坛祭祀北斗七星的七星雄关是什么样?明朝《天下一统志》为什么说贵州毕节是华夏要冲?明代以一人之力抵十万雄兵的黔西北女杰是谁?今天,带你走进毕节,我们一起登七星雄关,游毕节古城。
高峡出平湖,碧水润乌蒙,真是壮观!这里是贵州建省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库。这里是不是也有很多长眠于水下的故事呢?
毕节市七星关,距离毕节城区45公里,传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路过这里时,突然心生感应,于是设坛祭拜七星,所以得名七星关。七星关关隘地势险要,七座山峰森然排列,形似北斗七星,明初为加强对水西地区的治理,中央王朝在毕节设卫,在七星关设置守御千户所。
《毕节地区通志》副总纂周遵鹏说:“我的祖先是明朝守护七星关的驻军,我的工作是地方历史研究,所以在祖先驻守过的地方,去挖掘它的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这是我最着迷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事。万里延江水,千古七星关,我的愿望是守护着七星关的历史,不被时间所淹没。”
《毕节地区通志》副总纂 周遵鹏
七星村古驿道,是七星关现存的重要文物之一,地处黔西北腹地,与秦五尺道、汉夜郎道、南夷道等古道衔接。
“诸葛武侯祭七星旗的摩崖都被水淹没了,水的下面两边是悬崖,上边有古道,所以叫七星雄关。”周遵鹏说。
毕节日报社摄影师聂宗荣说:“我今年73岁,祖籍在南京。明朝的时候,我的先祖聂兴公跟随傅友德率领的征南大军来到贵州,后来驻守毕节卫。我曾经是毕节日报社的摄影记者,退休13年来,我继续用手机和无人机记录毕节变化的每一个瞬间。”
毕节日报社摄影师 聂宗荣
毕节卫设立于明朝洪武十六年,六年后修建了毕节卫城,明朝《天下一统志》说毕节是华夏要冲,是川滇黔三省通衢之地,汉彝苗回等十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
“威宁荞酥,里面有火腿,是荞麦做的。在明朝的时候,奢香夫人把荞麦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聂宗荣说。
威宁荞酥
奢香夫人的故事在贵州几乎是家喻户晓,奢香夫人是元末明初,黔西北地区彝族同胞的杰出首领,她曾经远赴南京觐见朱元璋,奏请商议水西军政事务,后来又亲自率领部署,主持修建龙场九驿,连通湘、黔、川、滇四省。在明朝平滇战争和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中,奢香夫人与中央王朝保持良好关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水西地区的和平安定。
奢香夫人博物馆馆长安静说:“我也是彝族人,我和我的祖辈世代生活在乌蒙山区。听老辈们讲,我们和奢香夫人也有亲缘关系,现在我有幸成为了奢香老祖母陵墓的守护人。当我处于困境的时候,老祖母仿佛都能给我带来精神的力量。相比老祖母当年克服艰难险阻,为国为家做出的贡献,我所经历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奢香夫人博物馆馆长 安静
奢香夫人从川南跋山涉水,一路走过高山峡谷来到贵州,嫁给贵州的宣慰使。她的丈夫突然辞世,而当时她的儿子非常年幼,对内她的族部不理解她,对外还有外部部族以及势力对她进行排挤,当时处境非常艰难。
安静说:“然而她最终走出了困境,这让我觉得是特别励志的地方。这些恰恰对她成为一位果敢坚毅的首领有着重要的影响。她怀着作为妻子或者是一位母亲那颗充满柔爱的心,她才能够做出更富于建设性的决策和行动力。”
奢香夫人深明大义,她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共存,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和文化的交流,就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盛赞:“有奢香夫人助力,胜得十万雄兵。”
昔日明朝初立,黔西北已是彝族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茫茫乌蒙山下,毕节卫城傲然挺立,连通三省的战略要地,七星雄关稳居险峻。明朝于此设立卫所,边疆前哨得以稳固,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兄弟民族共建家园,经济社会得以转型,黔西北腹地焕发生机。家国同心,江山如故,七星雄关再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