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希望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截至2025年3月,贵州在建和投运的全国重点数据中心有48个,智算占比超90%,国产化智算占比也超90%,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智算规模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回首十年,实践证明,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选对了,做对了,正朝着更加美好更加富有活力的未来继续砥砺前行。
适宜的温度、清洁的空气、低廉的能源供给、区位和稳定的地质结构等要素优势,加之“前瞻性的政策布局和生态系统构建”加持,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2013年,贵州决定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并开始推动实质性的产业布局——引进落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南方数据中心。
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全国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立法《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施行;
2015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试点示范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
2016年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实施;
2021年全国首部省级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施行。
这些铸就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围绕“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贵州不断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参与“东数西算”工程,贵州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为大数据的流通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不仅建成数据存储中心,还通过数据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业发展新形态。
贵州形成“一核三带”空间布局,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华为、腾讯、阿里等进行投资,通过打造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等产业园区,吸引了华为云、中国航发等近上千家企业入驻,园区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还设立了产业基金,支持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和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数据流通交易场所,形成了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同时,为了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贵州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据统计贵阳市出台超过30部与大数据人才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覆盖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过程。省内8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大数据发展人才,贵州大学建立大数据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建立大数据统计学院等培养专业人才等。贵州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关键落在“坚定不移抓”。未来贵州要继续在数字经济时代占据风口浪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势人才是关键。
学习杭州培育高科技企业“六小龙”经验做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贯彻“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贵州对内外开放力度和水平。要加快算力服务需求开发。一方面,持续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加快“东数西存”“东数西算”等业务应用场景开发,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推动“算力出黔”;另一方面,加大传统优势产业工业设计、数字生态培育等核心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算力需求,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本地“热”数据的规模。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方面要更多培养营商环境专门人才,培养一支具有本土情怀、悟顶层设计理念、懂营商环境优化机理的具备推动贵州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营商环境人才队伍。转变传统招商引资重项目轻环境服务的理念,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按照营商环境建设“两手抓”和“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的重要指示,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充分利用省内具备从事营商环境评估经验的高校的理论和实践优势,通过MPA再教育,提高机关单位年轻干部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展望下一个十年,数字经济时代的红利必将进一步释放,在这个“边际成本为零的社会”,“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传统要素的束缚必将被不断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用十年时间和实践证明并深刻领会了发展大数据的道理,未来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路径也正不断清晰明朗起来。
作者:贵州财经大学曾宇航、王有志、刘丹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动静智库专题页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动静智库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