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已结束!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何云江: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开放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多边、双边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中国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中心。交流周的举办,是我省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外交大局,服务我省发展凝聚共识,扩大了贵州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拓宽贵州对外开放领域的应有之意、应时之举。今年交流周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交流周,作出更多更好报道,为交流周的顺利召开、为贵州对外开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 蒋红: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积极打造交流周重要平台,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构建中国—东盟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 蒋红:

二是在教育领域方面,交流周已经发展为中国和东盟国家间机制化程度最高、辐射影响力最大、务实合作成果最多的平台。截止去年底,来黔留学生的人数从2008年的数十人,已发展到4000余人,其中70%以上为东盟国家留学生。此外,交流周举办13年来,成立了与教育合作和发展紧密关联的“十大成员联盟”和“十大教育研究中心”,有效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涉及师生互换、人才培养、校际合作办学、联合科学研究、智库合作等方面。

三是在经贸和人文领域方面,双方广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产业、跨境旅游、农业科技、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借助交流周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增多。此外,依托中国-东盟大数据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旅游形象大赛、中国-东盟医药产业论坛、中国-东盟来华留学夏令营、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双方在科技、文化旅游、卫生、青少年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 蒋红:

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利用好交流周名片,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与东盟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贵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省高度重视对东盟合作。自2016年以来,我省领导先后多次率团访问东盟国家,配合国家周边外交大局,从贵州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在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交流周推介、经贸洽谈和产业推介活动,受到各主流媒体和各界关注,推动我省与东盟各国政府、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组织协会等达成多领域合作共识,促成了一批项目、协议签约落地。

东盟国家高度重视交流周平台,柬埔寨、印尼、泰国、老挝等国政要先后多次出席交流周活动。近年来,东盟国家政要、省部级重要嘉宾频繁到访贵州,成为来访外宾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宣介交流周,提升各方参与交流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中国、贵州与东盟人文等各领域交往的热情,为交流周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我省发展凝聚共识,扩大了贵州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影响力。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 蒋红:

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为确保嘉宾邀请顺利开展,我办与外交部、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保持密切联系,提前谋划线上线下重要嘉宾邀请名单。我们将邀请部分东盟国家相关政要和教育部长,以视频致辞方式出席开幕式。

同时,我们将邀请来自东盟十国以及特邀伙伴国乌克兰、白俄罗斯、蒙古、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及部分东盟国家领区总领事等线下出席交流周。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贵州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同东盟的交流合作,这为我省继续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经过多方持续努力,精耕细作,交流周取得丰硕成果,为扩大贵州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际商报记者:

请发布人介绍一下今年嘉宾的邀请情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经过13年的发展,交流周在助推贵州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请具体谈一谈交流周推动贵州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实效?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 邹联克:

刚才马凯同志已经对今年交流周实体化项目建设情况作了一些介绍,这里我再作一些补充。交流周秘书处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荔波洪江村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美育基地”和白云蓬莱的“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中心”建设工作,5月28日和7月4日分别举办“2021洪江论坛”和“2021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两个活动,场馆运行和活动效果反响情况良好,这两个活动基地将在今年开幕式上正式揭牌。交流周秘书处还在多方支持下启动了“中国-东盟多彩学院”云平台建设工作,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为开展中国-东盟线上课程云学习提供支持,“中国-东盟多彩学院”云平台也将在开幕式上正式亮相。同时,展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成果的宣教馆也在加紧建设中。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 邹联克: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联合国倡议提出“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职业教育历来是交流周项目活动的重要板块,贵州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交流周平台推动贵州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今年交流周项目活动的设计上,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项目有7个,占交流周开幕期活动数量近三分之一。近年来,依托交流周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国际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贵州各级职业院校先后在交流周平台上推动成立了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创建了以技术技能培训、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和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在开放办学方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展了比较成熟的中外合作项目;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联合办学;另外,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院等先后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示范校,为贵州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样板。

新华社记者:

职业教育备受关注,请介绍一下本次交流周在推动贵州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的作用?另外,在今年交流周对外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交流周推动建设了多个实体化项目,请具体介绍相关项目情况。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我们将深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交流周平台上同类高校间建立合作联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建立联合科研实验室,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共同推动各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强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鼓励和吸引各方积极参与建设“中国-东盟多彩学院”,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清镇)实训中心”资源,共同开展产学研创新活动,共建创新中心,共建实训培训基地,共同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创新技术技能支持。我们将为各国青少年搭建交流展示、互学互鉴的平台,拓展青少年国际视野,进一步推动国际青少年友好往来,为各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交流周始终本着“教育交流不停步、对外联络不断线”的态度,去年在面临疫情防控的困难形势下持续举办了14个线上活动。今年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活动,即在境内的中、外方嘉宾在线下主会场出席活动,在境外的中、外方嘉宾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为保障开幕式的效果和传播范围,在架构能够满足中外方嘉宾实时线上参会的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之上,同时开通了融媒体直播通道,全方位对开幕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今年除开幕期的24个配套活动,还举办了30余个全年不同时段的活动。另外,与以往开幕式活动设计不同,今年交流周开幕式创新设计了“一点两翼”,即除了交流周永久会址主会场,分别在黔南州荔波·洪江和贵阳市白云·蓬莱仙界两个交流周青少年艺术活动基地设立分会场,活动时间和空间得以延展。我们极力避免因疫情因素带来的影响,始终与各方携手前行,共克时艰,让参与各方充分感受到交流周对外交流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回答完毕,谢谢!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今年以来,交流周工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6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上强调要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和机制作用;教育部也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要发挥交流周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探索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近期中办和国办还出台文件,把交流周作为打造职业教育交流、技术交流、人文交流品牌项目的典型经验,明确办实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也强调要“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本届交流周的主题为“知行合一,共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教育愿景”,交流周将围绕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进一步发挥在促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研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行合一”既体现了教育的精髓要义,也是贵州文化的典范代表,更蕴含和展示了可持续发展合作的精神内涵,已成为各方参与交流周活动和平台建设的共识,活动主题明确、很有代表性。

贵州日报记者:

刚刚发布人介绍本届交流周的主题为“知行合一——共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教育愿景”,请问围绕这个主题如何设计今年交流周的活动?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何云江:

谢谢!刚才,马凯同志介绍了本届交流周的背景、主题、嘉宾邀请、活动构成及特点等情况。可以说,本届交流周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期待交流周顺利召开。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示意。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在即,我们将在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促进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进、互利共赢为目标,努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全力以赴办好2021交流周。

大家可以通过浏览交流周的官方网站“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或关注交流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了解更多信息。衷心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贵州,继续对今年交流周给予热情关注、积极支持和广泛宣传,把交流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

最后,再次对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四、嘉宾邀请

2021交流周开幕期有来自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特邀伙伴国的线上、线下嘉宾代表约2400人,其中外宾约800人。

线下参会嘉宾约1000人,包括东盟国家及特邀伙伴国驻华大使等外交使节、驻华教育官员,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我国有关部委领导,相关司局领导及有关人员;我国各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各类学校校长、部分院士及专家学者;我国各省(区、市)教育厅(委)代表,相关学会、协会、企事业单位代表;贵州省有关领导;新闻媒体代表等。

线上嘉宾约1400人,包括东盟国家政要、东盟国家教育部长及代表团成员;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东盟与我国各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各类学校校长、部分院士及专家学者、青少年代表;国内各有关高校大学校长、院士、专家、学者,各省(区、市)教育厅(委)代表,各相关学会、协会、企事业单位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四是启动实施“‘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项目,推动国际青年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了解贵州、扩大贵州教育国际“朋友圈”,助力“留学贵州”品牌建设。

五是建成并启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美育基地”“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中心”,促进中国和东盟青少年艺术文化交流,搭建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平台和桥梁。

六是围绕现代农业技术师资培训、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营商环境治理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中文+技能”培养模式、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技术、国际教育政策法治研讨等主题举办多项人才培养研讨班和论坛活动,不断强化交流周人才培养的职能和作用。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三、主要特点

今年交流周举办形式“新”、活动项目“实”、项目成果“亮”,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支持下,推动“中国-东盟职教领航计划”在交流周平台上实施,举办“中国-东盟未来职业之星创新创业营”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成果展”。

二是利用交流周平台汇集资源,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高校协同发展、服务能力提升,举办“全国教育厅长圆桌会议”和“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论坛。在原有合作关系基础上,持续加强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战略合作,务实推动交流周项目成果落实落地。

三是推动实施“中国-东盟多彩学院计划”,共建“中国-东盟多彩学院”云平台,推动中国职业院校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共同开发满足双方需求且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加快推进国际标准课程体系建设。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二、项目活动

2021交流周开幕活动包括开幕式和24项配套项目活动,同时交流周还按照“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的总体设计,全年不同时段举办30余个项目活动。活动内容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同时,今年交流周项目活动覆盖国别和区域广泛,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北京、重庆、上海、江苏以及贵州等地都有学校和教育机构主办活动。马来西亚-中国(贵州)教育合作论坛、第三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贵州与湄公河国家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等一批特色项目活动将在2021交流周开幕期间精彩呈现。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一、总体思路

我们坚持把服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贵州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目标,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和不断发展,交流周深受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影响力不断扩大。交流周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以教育为主题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已经架设了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重要合作桥梁。我们联合各方积极参与交流周活动,不断深化交流周机制建设,更大范围发挥交流周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为各方在教育交流、技术交流、人文交流等方面共同推动建设和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同时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开局之年,举办好交流周各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增进与东盟国家教育和人文领域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知行合一,共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教育愿景”作为今年交流周活动的主题,围绕“共克时艰,教育交流不断线”和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两条主线,从开幕式到各项目活动方案,从项目招竞评审到组织实施等都有新的设计和思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谋求发展,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互联互通、开放包容,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交流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与各方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发挥作用,推动中国和东盟教育领域务实合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凯: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今年9月23日—29日在贵安新区的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何云江:

“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今年9月23日-9月29日举行。自2008年以来,外交部、教育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深受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可和欢迎,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教育交流搭建了宽广平台,取得显著成果。交流周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届交流周相关情况,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马凯同志;省教育厅厅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邹联克同志;省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蒋红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马凯同志向大家介绍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相关情况。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何云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1年度“重要活动造氛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

动静:

 

动静:

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将于今天(9月15日)9:00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马凯,省教育厅厅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2021交流周筹委会副主任邹联克,省外事办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蒋红将出席发布。动静APP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