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及早掌握急救技能,
关键时刻能挽救自己和家人生命!
溺水、火灾、食物中毒、烧烫伤、心脏骤停...
遇到这些危险时,
你知道该如何正确急救吗?
我们一起去"急救科普大讲堂"现场,看看120是怎么做的。
5月12日活动当天,在北京当代商城五层开展"急救科普大讲堂",120急救导师现场讲解、演示如何正确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CPR)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急救项目,并邀请公众上台,亲身体验技能操作。
目前,社会公众对于急救科普的兴趣度非常高,但多数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有一些简单了解过急救常识的人也会存在动作不标准或判断病情不准确的情况。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几种
常见的急救方法!
赶紧收藏并转给家人吧!
海姆立克急救法
当有人发生异物窒息时,身边的人先从背后环抱患者,握拳抵住其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再向上推压以增加气管,利用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排出,使人获救。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喉,应注意以下几点:
将食物切成细块;
充分咀嚼;
咀嚼时应避免大笑、讲话或跑步等;
不允许儿童将小的玩具放在口中等;
有假牙者和饮酒后进食者也要注意。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的英文全称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译作"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一种检测致命心律失常的装置——这种心律状况下,心脏是在颤动而不是泵动,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泵血功能——然后允许救援人员用它释放一定量的电击,让心律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使心脏重新有效地泵血。这个过程被称作"除颤"。心肺复苏(CPR)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抢救手段。
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开。患者仰卧,AED放在患者耳旁,在患者一侧进行除颤操作,这样方便安放电极,同时可另有人在患者另一侧实施CPR。接通电源:开电源开关,方法是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以下步骤。 第二步:贴。安放电极: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175px左右,在粘贴电极片时尽量减少CPR按压中断时间。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会妨碍电极与皮肤的有效接触,可用力压紧电极,若无效,应剔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 第三步:插。将电极贴片导线插入AED主机。分析心律: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心律分析需要5-15秒。如果患者发生室颤,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第四步:电。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病人,或大声宣布"离开"。当分析有需除颤的心律时,电容器往往会自动充电,并有声音或指示灯提示。电击时,患者会出现突然抽搐。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电极片需一直贴在患者身上,每2分钟左右,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
心肺复苏(CPR)
在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施救。
判断患者意识。用双手轻拍患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继续检查呼吸,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判断其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大声呼救,请人协助帮忙拨打120。
松解患者衣领及裤带,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打开气道,清理口腔异物,人工呼吸。每按压心脏30次,人工呼吸2次。从心脏按压开始到送气结束,操作5个周期。做完后,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如停止按压后颈动脉搏动继续存在,说明患者自主心搏已恢复。
对于恢复心跳的患者,应继续监护,等待急救人员到场进一步抢救。
溺水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放置于平卧位,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如果意识丧失: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先将头偏向一侧,便于进入体内的水从口鼻中顺位流出,再将头转回正面,清除口腔内的泥沙和水草,防止阻塞呼吸道。然后打开气道。打开气道后,观察有无呼吸。如有呼吸,将病人放置复原卧位;如果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时,如发生呕吐,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呕吐物。
如果溺水者救上岸后神志清楚,轻声呻吟,面色苍白,需脱去衣裤,注意保暖,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火灾避险逃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烧烫伤治疗
先用大量冷水冲洗、浸泡伤处,为其降温。
脱掉或剪开覆盖在伤处的衣物,如果有黏连情况,可在冷水中浸泡再轻轻除去,不要用力揭掉,以免加重伤势。
如有水泡不建议自行挑破,用干净纱布保护好伤处;如果水泡过大或者影响活动容易破裂感染,可以用消毒过的缝衣针(酒精擦拭或灼烧消毒)刺破水泡底部,慢慢放出液体,然后保留表皮,做好防护,尽早到医院治疗。
食物中毒
及早识别食物中毒。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患者意识清醒时可进行催吐,意识不清立即拨打120,并判断其意识呼吸,必要时心肺复苏,直到急救医生赶到。
症状严重或发生群体中毒(多人中毒)事件,立即向当地派出所、卫计委、卫生防疫站报告。 重症患者送达医院后进一步急救,进行特殊或特效抗毒治疗。
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重要成员,北京120在完成日常医疗急救工作的同时,也将加强社会急救意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建立北京急救科技馆、设立"急救开放日"、开展"急救科普大讲堂"等公益活动,宣传急救知识,让社会公众在面对突发意外或伤病时,正确实施自救互救方法,在救护车到达前,勇敢地伸出自己的双手,为患者提供第一时间的救助。
朋友们都学会了吗?
平时多积累一点急救知识,
关键时候就能排上大用场!